萧纲
【注释】新燕:初到的燕。应节:随节令而至。归:归来,指筑巢。俱:都,全。向:朝。吹楼:指楼阁的窗户。惊:使……惊动。钏:镯子,古代妇女的一种装饰品。碍:妨碍。舞衣:跳舞时穿的衣服。 【赏析】燕子是候鸟,春天到来,便飞回故乡,筑新巢,繁殖后代。本诗写的就是燕子归来,人们欢迎它们的情景。 首句开门见山,直陈其事:“新禽应节归”。这一句点明了题中的“燕”字。“新”字写出了燕的新鲜
注释: 在水底的鱼网中露出头来,浮萍间反宇漂浮。 风吹来没有改变它的颜色,浪去后留下它的影子。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为手法,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水底罘罳出,萍间反宇浮”描写了水中的鱼儿在水底的网中露出头来,浮在水面上的情景。这句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将鱼儿在水中的灵动和自由展现得淋漓尽致。 颔联“风生色不坏,浪去影恒留”则描绘了风吹过来没有改变鱼儿的颜色
《柽诗》是南北朝时期诗人萧纲所作的一首诗,内容为: 凌寒竞贞节,负雪固难亏。 无惭云母桂,讵减珊瑚枝。 【译文】: 傲雪凌霜,坚韧不屈; 虽然遭受雪的洗礼,但我毫无愧色。 就像云母桂花一样美丽, 怎能比得上灿烂夺目的珊瑚枝。 【注释】: 1. 凌寒竞贞节:形容不畏严寒,保持高洁品格。 2. 负雪固难亏:忍受冰雪的考验,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立场。 3. 无惭云母桂
诗句输出: 可怜白羽扇,却暑复来氛。 终无顾庶子,谁为一挥军。 译文输出: 那把可怜的白羽扇,又带来了暑气和不安的气息。 最终没有一个能够照顾到百姓的贤明君主,又有谁会挥动这白羽扇指挥军队呢? 注释输出: 1. 《赋得白羽扇诗》是南北朝时期萧纲的作品。 2. “可怜”表达了诗人对白羽扇的同情和惋惜之情。 3. “却暑”指的是白羽扇在夏天为人们带来清凉。 4. “复来氛”表示夏日的暑气再次来袭
【注释】 惠子: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家,姓孟名惠。濠上:濠水边上。濠水是流经商丘的一条河。秦王:指秦始皇。海神:传说中住在海上的神。写虹:在天上画彩虹。图星:在天上画出星星。逼似真:逼得好像真的一样。 【赏析】 《石桥诗》一诗,是一首描写石桥景色的小诗。诗人从石头桥的角度,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石桥的雄伟壮观。前两句写石头桥临濠水之畔,气势不凡;后两句写石头桥上有人作画
虹飞亘林际,星度断山隅。 斜梁悬水迹,画柱脱轻朱。 注释:虹飞亘林际,指彩虹横跨在树林之间;星度断山隅,指星星点缀着断崖的角落。 译文:彩虹横跨在树林之间,星星点缀着断崖的角落。 赏析: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将彩虹和星星的美景展现在读者眼前。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韵律和谐
``` 衔苔入浅水,刷羽向沙洲。 孤飞本欲去,得影更淹留。 注释: - 衔苔入浅水,刷羽向沙洲:单凫衔着苔藓进入浅水,刷洗羽毛朝向沙洲。 - 孤飞本欲去,得影更淹留:孤单地飞翔本想离去,但留下的影子让它停留。 赏析: 这首诗通过动态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单凫的形象和神韵。首句“衔苔入浅水”,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单凫比作有情有义的动物,它衔着苔藓深入水中,展现出一种勤劳和执着的品质。接着
【注释】 怜:爱,怜惜。帐里出:从闺房中出来。想见:想望看到。夜窗开:夜里的窗户敞开。针欹(yī倾斜):针线歪斜。疑:怀疑。月暗:月亮被云遮住。缕散:线头散落。恨风来:怨恨风吹散了。 【赏析】 这首小诗描写了一个妇女在七夕节穿针乞巧的情景。开头两句写她从闺房里出来,想望窗外。第三句写她把线针看成了月影,怀疑是月光映照,因而觉得月色暗淡无光。末句写因为风吹散了线的缕缕余线,而感到惋惜。
以下是对《浮云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诗句翻译: - 可怜片云生:可怜,表示可惜或同情。片云,指很小的一片云。生,在这里是出现的意思。这句诗表达的是一片小小的云朵的出现,给人一种轻盈、短暂而美丽的感觉。 - 暂重复还轻:暂停,停止。重复,再次出现。轻,形容词,表示轻盈。整句的意思是这片云朵出现了一会儿又消失了,它再次到来时依然保持了它的轻盈。 - 欲使襄王梦:襄王,即楚怀王。梦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1. 飞从何处来,似出上林隈: - 这句诗描述的是鸂鶒的飞行方向和位置。"飞从何处来"询问鸂鶒是从哪里飞来的;"似出上林隈"则描绘了鸂鶒似乎从某种特定的地点(上林)飞出来的情景。 2. 口衔长生叶,翅染昆明苔: - 这句诗则具体到描述了鸂鶒的外貌特征。"口衔长生叶"形象地描绘了鸂鶒嘴中可能叼着某种植物,这种植物可能象征着鸂鶒的生命或其对生命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