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远
【注释】 1.结屋依苍树:在苍劲的树上建小屋。 2.开窗对碧山:打开窗户对着青山。 3.西湖不厌久长看:西湖的美值得你长久地观看。 4.玉勒钿车偏在、六桥间:玉饰的车驾偏停在六桥之间。这里指苏小小居住之地,即苏州西施巷。 5.露柳凝朝润:早晨的露水使柳条变得湿润。 6.烟花敛暮寒:落日的余晖把暮色染得寒冷,形容晚霞。 7.才经人赏便阑残:刚刚经过人的观赏,就凋谢了。 8.谢柳辞花:谢绝垂柳和花朵
【注释】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又名《玉树后庭花》。 细细:形容柳条纤细。 重重:形容青山叠嶂,层层重叠。 玉人:指美女。 倚愁看:倚着栏杆,凝眉远望。 移得:移得来。 浅颦深恨:浅浅的皱眉,深深含恨。 上眉间:指眉眼之间。 泪湿红绡薄:眼泪湿润了红色的丝绸衣服。 香凝碧绮寒:香气凝聚在碧绿色的绮罗中。 燕双还:燕子双双归来。 【赏析】 “细细金丝柳”写春景,柳条细长柔美。“重重青黛山”写山色
【注释】 《卜算子·离怨》,南宋词人刘辰翁所做。“疏树”三句,写景抒情,抒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愁和归乡之情。结拍二句,写词人用占卜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赏析】 此词为伤离怨别之作,抒写旅途中怀思故乡、思念亲人的愁苦。上片起首三句写景,“疏树小花风,别浦残鹃雨。”以“风”“雨”点明时令,又以“花”“鹃”状物传情,渲染出一种凄清冷落的氛围,从而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不是王孙忘却归,草没归来路”两句
摸鱼儿 · 其二柳絮 恼晴空、日长无力,风吹不尽愁绪。马头零乱流光转,粟粟巧黏红树。 闲意度。似特地、随他燕子穿帘去。徘徊不语。谩仿佛眉尖,留连眼底,芳草正如雾。 冥蒙处。独凭阑干凝伫。翠蛾今在何许。隔花箫鼓春城暮。 肠断小窗微雨。休更舞。明日看、池萍始信低飞误。 长桥短浦。怅不似危红,苍苔点遍,犹涩马蹄驻。 赏析: 这首《摸鱼儿》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描写了春日里柳絮飘荡的景象
【注释】 千里平阑:千里,指代远;平阑,即平桥。水天低处山无数:水天相接,视线所及之处都是山。断城:残破的城墙。孤树:只有一棵树。欲问青鸾:想向青鸾打听消息。青鸾,神话中传书的神鸟。杳杳:渺茫的样子。自剪镫听雨:自己用马鞭拨动马镫上的尘土来听雨声。 【译文】 千里长桥横卧在水面上,水天相接的地方是无数的群山。残破的城墙边,只有一棵树,城外人来人往。我想向这树上飞走的青鸾打听消息,它已经杳无踪迹
摸鱼儿·其一 爱青山,去红尘远,清清谁似巢许。白云窗冷灯花小,夜静对床听雨。愁不语。念锦屋瑶筝,却伴闲云住。莲心尚苦。谩自折兰苕,答书蕉叶,都是断肠句。 鸥沙外,还笑失群鸳鹭。凄凉烟水深处。碧笺空寄江南弄,鸦墨乱无行数。梅半树。怅未识、佳人日暮情谁与。何时辇路。共系柳游鞯,印苔金屐,湖曲步春去。 注释: 1. 爱青山:喜爱青山。 2. 去红尘远:远离红尘。 3. 清清谁似巢许:谁能比得上巢父
诗句释义与译文 第1-2句: 暮云春树江东远,十年软红尘井。 “暮云春树”形容景色美好,而“江东远”则表达了远离故乡的哀愁。“十年软红尘井”意味着在尘世中已度过了许多年头,这里的“软红尘”比喻世俗生活如梦如幻、难以把握。 第3-4句: 雨屋酣歌,月楼醉倚,还倩天风吹醒。 描述了诗人在雨中歌唱、在月光下醉酒的情景,通过“倩”字表达对自然风的帮助和慰藉
【解析】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首三句是说,秋露沾湿了芜草,庭院中传来了蟪蛄的叫声。紫苔护着金铺,翠眉掩映着疏箔,人儿不见,流水潺潺,仿佛在为鳏鱼哭泣。下片前三句是说,恨草倩谁锄?西风吹动鬓发疏落,刘郎别后如何?纵然有桃花千万树,也不如旧日玄都的美景。全词借景抒情,借景寄慨,抒发对故园的怀念之情。 【答案】 译文: 秋露打湿了荒草丛生的庭院,只听见蟪蛄的悲鸣。紫苔覆盖了金铺玉砌的台阶
【注释】 ⑴潘郎:指晋朝潘岳,字安仁。他的《秋兴赋》中“荡子兮辞家”、“荡子今何在”等句,常被后人引为思乡怀人的典型。这里借指所思念的人。句:语助词,无义。 ⑵萧萧:形容风声。杨柳:柳树。 ⑶瘦马:指马瘦,比喻人消瘦。 ⑷锦字:用锦织成的信件。锦书,指情书。 ⑸游春好:春游是古代文人雅士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⑹秋光小:秋天的景色不如春天那样明媚。 【赏析】 这首词写一位独居异乡的士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内容及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对《如梦令》逐句释义:如梦令听尽西窗风雨。又听东邻砧杵。犹自立危阑,阑外青山无语。何处。何处。一树乱鸦啼暮。然后根据题目所给的注释和诗句进行分析理解即可。 【答案】 译文:我聆听了西窗外风雨声,又听见东边邻居家敲打着捣衣石。我独自站在栏杆上,看着栏杆外那青山默默无语。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