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元量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柳梢青 湖上和徐雪江》: 诗句: 1. 滟滟平湖,双双画桨,小小船儿。 2. 袅袅珠歌,翩翩翠舞,续续弹丝。 3. 山南山北游□,看十里、荷花未归。 4. 缓引壶觞,个人未醉,要我吟诗。 译文: 1. 波光粼粼的平静湖水,有两只画船轻轻划过。 2. 船儿载着女子,她们在唱歌跳舞,还有人弹着琴丝。 3. 我们沿着山脉南北游玩,看远处的荷花盛开却还没回来。 4.
诗句与译文 自笑儒衣世法疏,穷愁何日得伸舒。 一从挟策来燕地,几拟陈情乞鉴湖。 风雨凄凄鸿雁瘦,雪霜凛凛鹡鸰孤。 湘江楼上无憀甚,不见吴山似画图。 注释 - “自笑儒衣世法疏”:自嘲儒者身着的服饰(儒衣)不符合世间的规则或道理,感到疏远、不适用。 - “穷愁何日得伸舒”:表达长时间处于困境和忧愁中,不知道何时能摆脱这种状态。 - “一从挟策来燕地”:自从带着书卷来到北京(燕地)。 -
《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其七》赏析 汪元量在南宋灭亡后,被俘虏北去,他的诗作充满了故国的哀思和对家人的思念。这首诗《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其七》是其作品之一。《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十首诗中,此为第七首,诗人用笔细腻深情,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他对故乡、亲人和历史的深深怀念。 首句“夜来梦里到吾庐”描绘了诗人梦回故乡的情景,梦中回到自己的住所,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归属感
诗句翻译:行都元帅千蹄马,腰佩角弓箭盈把。浣花溪头具小舟,击鼓吹箫行酒斝。舞腰袅娜锦缠头,风吹金缕随东流。 译文注释:行都元帅是高傲且有权势的武将形象,他的坐骑是健壮的马,腰间佩戴着锋利的弓箭。在浣花溪口,有一个小舟供游人划桨游览,船上吹起悠扬的乐曲、奏起清脆的箫声和品尝美酒。美丽的女子穿着华丽的服饰,身姿婀娜多姿,她头上戴着金色的花环随着水流向东流去。 赏析
麻姑飘飘出烟雾,红尾凤飞骑不住。 麻姑(即麻姑仙子)在云雾中飘渺地现身,红尾巴的凤鸟也难以捕捉其踪影。 青城山高风露寒,佩环挂著山花树。 青城的山峦高耸入云,山顶上的风霜冷冽刺骨,而佩戴着的环佩挂在盛开的山花上,显得格外醒目。 花雾蒙蒙香湿衣,一点柔红泻香露。 周围弥漫的花雾使得衣物都沾满了香气,那一点柔和的红色似乎洒满了香露。 群仙行酒擘麒麟,玉碗金盘间犀箸。 仙人们举杯畅饮
【注释】 唐律:唐代的法令。指科举考试的诗赋、帖经等。提举:主管,管理。 抱琴挟策(xiè):手执琴和策,意为携带乐器和文房四宝。 北望:向北方望去。燕云:泛指北方地区。 紫塞:指边关。古代以重兵守御的要地或要塞为“紫塞”,如秦时函谷关、汉之萧关、唐之临朔关等。 黄河夜渡见鱼跳:夜晚乘船渡河时,看见河水中跃起一群鲤鱼。 周回:四周环绕。双剑:指双刃的宝剑。这里比喻双雄并立,相互竞争。 浩荡三湘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 其九 愁来不可更禁当,望鬼门关断尽肠。 无处告诉只欲死,有时颠倒忽成狂。 三湘风雨失舟楫,万里路岐多雪霜。 遥忆武林社中友,下湖箫鼓醉红装。 译文: 我无法承受这无尽的忧愁和痛苦,仿佛看到了通往地狱的门——鬼门关。我感到绝望和无助,只想一死了之。有时我会失去理智,变得疯狂。 我在三湘地区遭遇了狂风暴雨,导致船只失事,迷失方向。在遥远的万里之外
月夜拟李陵诗传 其三 【注释】 河梁:渡口。日将暮:太阳快要落山了。 游子:诗人自己。安所从:怎么走? 执手古路侧:在古老的路边握着手。 征裾:长袍,代指衣履。飘长风:随风飘扬。 行行:行走的样子。忽已远:不知不觉地越走越远了。 眇(miǎo):远。孤飞鸿:孤独的鸿雁。这里比喻自己像孤鸿一样飞向远方,表示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代谢:新陈代谢,生命不断循环。有终:总有终结的时候。 崇令名
《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其一 汪元量,字远孙,号水云,南宋诗人、遗民。他一生历经沧桑,身处乱世,却始终坚持着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以及对亡国之恨的悲愤。《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 其一》正是他在此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未来不可知命运的恐惧。 “西兴渡口乱啼鸦,锦缆牵江目力赊。”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繁忙的渡口景象,鸦雀乱叫声回荡在耳边
【解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写诗人因应试而滞留淮上时所见的景物及心情。首联写景,点明时间与地点;颔联写天气之变;颈联写风势之猛;尾联写所感。全诗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意境雄浑。 “黄帽催人急放舟”,点明时间与地点。“黄帽”指官服,此处泛指官场,即官场催逼(催促)。“急”字表明了紧迫感,“放舟”说明诗人已经登船出发。 “荻花枫叶共飕飕”,点出季节特征和自然景观,同时写出了诗人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