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梦里到吾庐,梦破潸然泪似珠。
吴女北游簪素柰,湘娥南望泣苍梧。
风吹远浦秋鸿杳,月出空山夜鹤孤。
忽忆西湖梅与柳,梦随云水度西湖。

《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其七》赏析

汪元量在南宋灭亡后,被俘虏北去,他的诗作充满了故国的哀思和对家人的思念。这首诗《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其七》是其作品之一。《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十首诗中,此为第七首,诗人用笔细腻深情,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他对故乡、亲人和历史的深深怀念。

首句“夜来梦里到吾庐”描绘了诗人梦回故乡的情景,梦中回到自己的住所,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归属感。“梦破潸然泪似珠”则是对这种情感的具体表现,泪如雨下,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悲戚与不舍。

接下来的句子“吴女北游簪素柰”,描绘了一位女子离开家乡前往北方的情境,她的行装简单,只带了一根簪子和一些水果。而“湘娥南望泣苍梧”中的湘娥,则代表了南方的屈原。屈原因忠言逆耳被放逐,最终投江自尽,这里借湘娥之泪,表达了诗人对其遭遇的同情及对屈原精神的崇敬。

“风吹远浦秋鸿杳”和“月出空山夜鹤孤”,两句分别描述了远行的秋鸿和夜晚的孤鹤,传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诗歌的意境,也为整首诗增添了几分凄凉与孤独之感。

最后一句“忽忆西湖梅与柳,梦随云水度西湖”,则把读者的思绪引向了另一个场景——杭州西湖。诗人通过梦境将现实与想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回忆的留恋以及对未来的无限遐想。

《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其七》这首诗通过对梦境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故土、亲人的无尽思念。它不仅是汪元量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整个南宋灭亡后,无数士人心中共有的痛苦与挣扎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体验,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