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
【注】子固:赵昌,字子固,北宋画家。兰蕙:兰花和蕙草。 光风泛泛透晴沙,见此萎蕤一寸花。 春风吹拂过晴朗的沙滩,看见这枯萎的花枝才一寸长。形容花木凋零。 可是湘滨高数尺,不将墨汁代春芽。 但是湘江边上有几丈高,不可以用墨水来代替春天的芽。比喻有真才实学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写画中兰花蕙草,并寄寓作者对友人才华的赞美和祝愿。 “光风泛泛”四句,写画中的景物,是一幅幽静的山水图
诗句解释与译文: 1. 睡起山斋渴思长,呼童煎茗涤枯肠。 【注释】: - “山斋”指的是隐居的住所,“渴思长”形容因长久未饮而产生强烈的渴望。 - “呼童”是指呼唤仆人。 - “煎茗”指的是用茶来冲泡。 - “涤枯肠”意为净化肠胃。 译文: 醒来后,我渴望已久的山中小屋中,想要喝一杯清茶来清洗我的肠胃。 2. 软尘落碾龙团绿,活水翻铛蟹眼黄。 【注释】: - “软尘”指细腻的茶叶粉末
注释:蓼莪的霜气侵入袈裟,铭笔当归于学士之家。 《白华》是一首描写山茶花的诗,这里说为《白华》增添后传。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七绝。前两句“蓼莪霜气入袈裟,铭笔当归学士家。”是说蓼莪山上的霜气侵入僧人的袈裟,诗人的笔墨归到学士家里了。这两句是实写。后两句“更为《白华》添后传,东风谁忍看山茶”。是虚写。“更有”一词,表明诗人还有话要说。诗人在《白华图卷》题词中说:“此本乃吾师所绘
【注释】 僧居高处接云霞,村市周遭石径斜。 游慧山的僧人居住在山上,四周是蜿蜒曲折的小路。 细细山泉争入涧,双双溪鸟净眠沙。 清澈的山泉水争着流入山涧,双双的溪鸟在沙滩上休息。 佛前风动桫椤树,溪上春留踯躅花。 佛前的树叶被风吹动,溪边春天留下了杜鹃花。 十五年来头渐白,倚栏仍旧一乌纱。 已经十五年了,头发已经变白,还是像以前一样靠在栏杆上,戴着那顶黑色的帽子。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抓住重要诗句来分析。 本题中,“月殿不催春赐酒,风檐空忆夜吹箫”是重点,结合具体语境作答。 【答案】 译文:我听到老人们说起前朝的往事,如今在异乡度过元宵节;没有月光下春夜赐给人们的美酒,只有风檐下吹箫的空灵;已经没有了花影随风飘舞,哪有香尘作雾飘飞;满眼的疏狂,到哪里去呢
早冬过笠泽渔隐 方塘如鉴石如峰,落叶平芜覆一重。 云作晚阴低薜荔,水涵秋色乱芙蓉。 黄冠道士松间过,白雪渔翁月下逢。 尚想天随无俗伴,应携茶灶与从容。 注释: - 方塘如鉴石如峰:方塘(方形的池塘)像镜子一样明亮,石头(山石)像山峰一样陡峭。 - 落叶平芜覆一重:落叶和杂草覆盖了一层又一层。 - 云作晚阴低薜荔:云雾形成傍晚的阴霾,低垂在薜荔花上。 - 水涵秋色乱芙蓉:水面映照着秋天的色彩
【注释】 砚池:砚台上的池水。 湛湛:深广的样子。 冷山骨:形容山之高耸入云,如冷峻的山骨。 幽幽:深远的样子。 抱日光:拥抱着阳光。 晓吟看雨气:清晨起来吟诵诗文,看到窗外雨后的气息。 春供汲花香:春天用来汲取花上的香气。 【赏析】 此诗以砚池为题,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一二句“湛湛冷山骨,幽幽抱日光”描写了山峰的高耸入云,如冷峻的山骨
【注释】 白云:山间的云雾。 绠:井绳,汲水的竹筒。 空立:徒然站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诗人借景抒情,以“白云泉”作题,抒发了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前两句写泉水在白云之中,云深泉更深;后两句写虽有千尺长的竹筒汲水,却只能徒然站在万株松树的影子里。 此诗意境清新,语言朴实自然。首句“泉在白云里”,就写出泉水与白云浑然一体的境界。次句“云深泉更深”,又进一步描绘出云
【注释】: 藓晕坡陁碧,沙痕突兀孤——苔藓覆盖着青翠欲滴的山石,沙粒的痕迹在山间显得特别突出。 无僧依石坐,有鬼隔云呼——没有僧人依靠石头打坐,只有幽魂隔着云雾发出呼喊声。 “藓晕”是形容苔藓的颜色和质地,“沙痕”则是形容沙子的形状和状态。“碧”和“孤”都是形容词或名词,这里分别表示颜色和形状。“无僧依石坐”,说明这个地方没有人,可能是一个偏僻的地方或者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有鬼隔云呼”
这首诗是作者对王父的颂词,表达了作者对王父的敬仰之情。 楚楚斑衣照暮春,蒲帆带雨出西津。 注释:楚楚斑衣,指的是古代士人穿着的黑色礼服,代表尊贵的身份。暮春时节,阳光明媚,景色宜人,但作者似乎并不为这美好的景色所吸引,而是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蒲帆带雨,形容天气阴沉,但作者却毫不在意,他只在乎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树迷瓜步青如荠,江漾芜城白似银。 注释:瓜步,地名,位于江苏镇江附近,地势险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