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闻故老说前朝,今在殊方度此宵。
月殿不催春赐酒,风檐空忆夜吹箫。
已无花影如云起,那有香尘作雾飘。
满眼疏狂何所去,青松接屋自萧条。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抓住重要诗句来分析。
本题中,“月殿不催春赐酒,风檐空忆夜吹箫”是重点,结合具体语境作答。
【答案】
译文:我听到老人们说起前朝的往事,如今在异乡度过元宵节;没有月光下春夜赐给人们的美酒,只有风檐下吹箫的空灵;已经没有了花影随风飘舞,哪有香尘作雾飘飞;满眼的疏狂,到哪里去呢,只见青松接屋自萧条。赏析:此诗首联两句写自己游历他乡,元宵佳节,不禁想起故国旧事。颔联承上而来,点化唐人崔元翰《上元夜》诗句:“不道漏声迟又促,今年特殊惜年光。”意思是说:我听到老人们说起前朝的往事,如今在异乡度过元宵节。这二句从眼前景物着笔,写景抒情,融情于景。上句写赏月之景。诗人身处异地,自然想到故国,故国虽远,但月亮却如故国一样。因此,诗人想当年赏过多少明月,现在也该有明月相伴,可现在,却只能独自欣赏这明月了。下句写吹箫之景。古人认为箫是清高的,它所奏出的音乐能与天上的神仙相合,所以诗人说:风檐下吹箫,那是多么的惬意啊。这两句以明月、清风、箫声为媒介,把今昔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颈联承接上文,写诗人看到的景象。诗人看到花影随风飘动,想起了当年春天,春风拂面,万紫千红,花影摇曳,如同云彩一般地浮动在空中。而如今却是风檐下空寂无人,只有一地的落花。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尾联写诗人面对眼前的景色,思绪万千。诗人看到满眼的花影随风飘动,想到自己已没有花影随风飘动,只有花影随着风吹动;看到花影随风飘动,想到自己已没有香气飘荡。这些无生命的花影、花香都随着风儿飘动,诗人感到它们仿佛也在哀怨自己的身世。最后一句是全诗的关键,写满眼花影的飘零。这四句写景,都是虚写。“何所去”是虚写,“自萧条”也是虚写。诗人用花影来比喻自己,说自己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青春),只剩下了衰老的容颜。尾联两句,运用典故,抒发了诗人的感伤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现实不满的心情。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园生活的无限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