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莪霜气入袈裟,铭笔当归学士家。
更为《白华》添后传,东风谁忍看山茶。
注释:蓼莪的霜气侵入袈裟,铭笔当归于学士之家。
《白华》是一首描写山茶花的诗,这里说为《白华》增添后传。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七绝。前两句“蓼莪霜气入袈裟,铭笔当归学士家。”是说蓼莪山上的霜气侵入僧人的袈裟,诗人的笔墨归到学士家里了。这两句是实写。后两句“更为《白华》添后传,东风谁忍看山茶”。是虚写。“更有”一词,表明诗人还有话要说。诗人在《白华图卷》题词中说:“此本乃吾师所绘,吾师以‘白华’二字寄意,今更作小诗一篇,以继其意。”这里的“后传”是指续写的这首诗。
这首诗是王公孝为他的好友王元之画的《白华图卷》(即白华图)所写的题辞。
首句“蓼莪霜气入袈裟”,是说蓼莪山上的霜气侵入僧人的袈裟。蓼莪山是佛教中的一座名山,相传释迦牟尼曾在此修行。这里用典点明画卷的主题。第二句“铭笔当归学士家”,意思是说诗人要将他的笔墨记下这幅图画,并把它归于学士家中。第三句“更为《白华》添后传”,“《白华》”指《白华赋》。《白华赋》是南朝梁元帝萧绎所作的一篇赋文。作者借描绘白华的美景来抒发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诗人在《白华赋》的基础上再加以创作,为《白华》作一“后传”,也就是续篇。第四句“东风谁忍看山茶”,意思是春天到来的时候,人们不忍心看到满山遍野的山茶花开得正艳。这里的“东风”既指春风,也有“春光”之意;“谁忍看”是不忍直视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