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风泛泛透晴沙,见此萎蕤一寸花。
可是湘滨高数尺,不将墨汁代春芽。
【注】子固:赵昌,字子固,北宋画家。兰蕙:兰花和蕙草。
光风泛泛透晴沙,见此萎蕤一寸花。
春风吹拂过晴朗的沙滩,看见这枯萎的花枝才一寸长。形容花木凋零。
可是湘滨高数尺,不将墨汁代春芽。
但是湘江边上有几丈高,不可以用墨水来代替春天的芽。比喻有真才实学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写画中兰花蕙草,并寄寓作者对友人才华的赞美和祝愿。
“光风泛泛”四句,写画中的景物,是一幅幽静的山水图。首句写春风拂过晴沙,吹动兰花蕙草;次句写兰花蕙草虽然枯萎了,却还有一寸之长。这两句写景,笔调清新,色彩明快,使人感到春意盎然,生气勃勃。第三句写画中兰花蕙草在湘江边,高出几丈;末句写诗人看到这幅画后的感受。
第四、五两联,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前一句用典,后一句议论。“可是”,“不将”二字,是转折关系,也是关键所在。“可是”,即“不是”。《庄子·逍遥游》说:“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这里把“墨汁”比作“鹏之徙”,意思是说,画中兰花蕙草虽在湘江边,高过几丈,但它们并没有借助墨汁之力而生长,所以还是一如其分地枯萎了。“湘滨”句化用了晋人左思《蜀都赋》中“被以江流,亘以衡岳”的意境,暗用“湘水无情吊岂知”的诗意。既表明画中之物并非借助墨汁生长,又暗含对友人没有凭借自己的才华而得到赏识的惋惜。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一、语言清新自然,如行云流水。二、善用典故,使画面生动传神。三、议论与描绘相结合,使全诗具有较深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