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居高处接云霞,村市周遭石径斜。
细细山泉争入涧,双双溪鸟净眠沙。
佛前风动桫椤树,溪上春留踯躅花。
十五年来头渐白,倚栏仍旧一乌纱。
【注释】
僧居高处接云霞,村市周遭石径斜。 游慧山的僧人居住在山上,四周是蜿蜒曲折的小路。
细细山泉争入涧,双双溪鸟净眠沙。 清澈的山泉水争着流入山涧,双双的溪鸟在沙滩上休息。
佛前风动桫椤树,溪上春留踯躅花。 佛前的树叶被风吹动,溪边春天留下了杜鹃花。
十五年来头渐白,倚栏仍旧一乌纱。 已经十五年了,头发已经变白,还是像以前一样靠在栏杆上,戴着那顶黑色的帽子。
【赏析】
《游慧山》是一首描写游慧山景色的七言绝句。此诗写景抒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全诗语言朴实流畅,风格自然朴素,意境深远清新,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穷的遐思。
开头两句“僧居高处接云霞,村市周遭石径斜”,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僧人住在山上,四周是蜿蜒曲折的小路。这里,诗人用“接云霞”来形容山的形态,既形象又生动,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而“周遭”一词则表明了山路的曲折蜿蜒。
“细细山泉争入涧,双双溪鸟净眠沙”两句进一步描写了山村的自然风光。这两句中,诗人用“细细”、“双双”等词语来形容山泉、溪鸟的动作,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活泼。而“争入涧”、“净眠沙”则表达了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佛前风动桫椤树,溪上春留踯躅花”两句则是对山村美景的进一步描绘。诗人通过描绘佛像前的桫椤树和溪边的杜鹃花,将山村的美丽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两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这些自然景物仿佛具有了生命和情感,更加富有诗意。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清新,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韵味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