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
鹧鸪天 笠泽沿回十五年。亲知情义日堪怜。偷见三顾吾何有,俗士群讥自省愆。 聊复尔,岂其然。田翁轻慢牧童颠。乃知造物深相与,急使江湖棹去船。 注释: 1. 笠泽:地名,指吴地一带。 2. 十五年:十五年的历程。 3. 亲情:对家人的深情厚谊。 4. 堪怜:可怜悯惜。 5. 三顾:诸葛亮为刘备出谋划策三次到草庐拜访他的故事。 6. 俗士:平庸的人。 7. 自省愆:反省自己的过失。 8. 聊复尔
竹枝词 嗈嗈归雁度春江,明月清波雁影双。化作斜行筝上字,长弹幽恨隔纱窗。 注释译文赏析: 《竹枝词》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组民歌。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春天景色图。“嗈嗈”形容大雁的鸣声,“归雁度春江”描绘了春天大雁归来的景象。“明月清波雁影双”则描绘了明亮的月光下,大雁在江面上留下的影子,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第三句“化作斜行筝上字
《竹枝词》 阿翁闻说国兴亡,记得钱王与岳王。日暮狂风吹柳折,满湖烟雨绿茫茫。 注释:阿翁:泛指老人。国兴亡:指国家的兴盛或衰败。钱王:指南宋的皇帝高宗(赵构),他的母亲姓钱。岳王:指岳飞,他是南宋的民族英雄。日暮:天快黑了。狂风:猛烈的风。柳折:柳树枝被狂风吹得折断。满湖烟雨:满天的烟雨蒙蒙。绿茫茫:形容烟雨中的景色苍茫一片。赏析:这首诗通过写景来抒发作者对国家兴亡和民族英雄岳飞的敬仰之情
【注释】 钱王墓田:指春秋时吴王阖庐之墓在今浙江杭州西南,这里泛指吴地。 松柏稀:指墓地荒凉,没有草木。 岳王祠堂:指岳飞庙。岳王祠在今杭州市西湖风景区内,岳飞被害后,宋孝宗赐谥号“武穆”并建祠纪念。 西泠桥边草春绿:指杭州西湖西泠桥一带的春天景色。 飞来峰头乌夜啼:指杭州西湖南面的飞来峰上,夜晚常有乌鸦悲鸣,声如哭泣。 【赏析】 唐宋时期流行的一种民歌体裁,多写男女爱情生活和民间风俗,音节谐美
注释:春天的愁绪如同雪一样无法消解,又见到了清明时节卖柳条。伤心的是玉照堂前明亮的月色,空照着钱塘江夜夜潮涌。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明节看到卖柳条的场景,引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春天的雪和秋天的月进行了对比,既突出了春愁的难以消除,又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诗中的“竹枝词”也暗示了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风情的诗歌
诗句释义: - "满城风雨近重阳。湿秋光。暗横塘。萧瑟汀蒲,岸柳送凄凉。亲旧登高前日梦,松菊径,也应荒。" - 满城风雨接近重阳(重阳节):指的是重阳节时,整个城市都沉浸在风雨之中,给人一种秋天的感觉和氛围。 - 湿秋光:秋天的光线被雨水打湿,显得更加清新或湿润。 - 暗横塘:指池塘在雨中显得昏暗、幽静。 - 萧瑟汀蒲,岸柳送凄凉:岸边生长的芦苇(汀蒲)因为风大而摇曳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在荆溪作》。下面是逐句解释: 1. 汀烟溪树,总是伤心处。 - “汀烟”指的是水边的烟雾或雾气,“溪树”则是指小溪边的树木。这里的“伤心处”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些景象所带来的悲伤和感慨。 2. 望断溪流东北注。 - “望断”意味着作者目送着溪流向东北方向流去。这表达了一种无尽的期待和不舍之情。 3. 梦逐孤云归去。 - “孤云”指的是独自飘荡的云朵
【注释】 1. 富豪:指达官显贵。休恃:不要依仗。 2. 英雄:指有才能的人或豪杰之士。主三易矣:指主公换过三任了。 3. 东家、西家:这里代指南宋的临安府。烟起:指战火纷飞,烟雾弥漫。碧翚(xī):翠鸟的羽毛,即孔雀。朱棨(qǐ):红色的门,指城门。 4. 我:诗人自称。宿半间云:在半空中住宿。 【译文】 豪门贵族不要依仗自己有权有势,有才能的人也不要倚恃自己是豪杰之士
踏莎行 春天的江边,秋天的郊野,红稻金黄。西风吹过沃土,收割着成熟的庄稼。屋檐下,农夫炙烤着背脊,享受着晴朗的阳光。然而,天涯之地,转眼之间,芳草萋萋。 陶渊明曾经在渔村,谢安曾经在烟岛。他们的高风峻节,如今已被扫除。黄鸡啄食着黍米,浊醪散发出香气,我们打开门迎接着欢笑的邻居。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乡村景象的词,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全词以“春渚芹蒲,秋郊梨枣”开篇
注释: 客:客人。 吴郎:即吴国公子,此处指吴地的少年。 洞箫:古代一种吹奏乐器。 湘灵:指湘水的女神。 招:招唤,呼唤。 水云中:指江水和云雾之中。 环佩摇:指女子身上佩戴的玉佩在微风中摇曳。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湘江春夜美景的诗。诗人用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将湘江春夜的美丽景色描绘得惟妙惟肖。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篇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