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
【注释】 绿绮:指琴名;调:弹奏;谷雪:指袁宏,字元蔚(一作元凯);赏初晴:听袁宏弹琴时天气晴朗。 两忘:指弹琴时忘却了世间的一切;流泉:泉水潺潺;松吹声:山风吹松涛声;逾八十:指年已八旬;云尝见河清:袁宏曾预言河水将清;挂帆:挂起船帆;九华:指江西的庐山;玄遇:指诗人自己(一说指李白) 宁复得:难道还能得到他吗;遗姓名:留下名字。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绿绮”为引子,点出琴的主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绩的《春日云林斋居》。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自己的心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我们来看第一联“池泉春涨深,径苔夕阴满。”: 这句诗描述了春天时池塘里的泉水因为雨水而涨得很深,小径上的苔藓在夕阳下显得格外茂盛。这里的“池泉”指的是作者居住的地方,“春涨深”则形容水势浩大,仿佛春天的气息充满了整个空间。而“径苔夕阴满”则是说小路上铺满了苔藓
【注释】 摩诘:唐王维,字摩诘。方厓:指画家郭熙。 画山时:画画的时候。见山不见画:看见的是山,看不见的是画。松雪:松树和雪花,比喻松针和雪花。缠络:缠绕、缭绕。飞鸟亦闲暇:飞舞的鸟儿也很悠闲。我初学挥染:我刚开始学习绘画,就像挥动毛笔蘸墨一样。画似:好像在画。郊行及城游,物物归画笥(sì):在郊外旅行和城里游玩,到处都带着画画的工具,把看到的东西都归到画具箱里。孰假孰为真:谁是真的,谁是假的?
读书衡茅下,秋深黄叶多。 原上见远山,被褐起行歌。 依依墟里间,农叟荷蓧过。 华林散清月,寒水澹无波。 遐哉栖遁情,身外岂有他。 人生行乐耳,富贵将如何。 注释: - 读书衡茅下:在衡茅下读书。衡茅是古代的一种低矮的屋顶,用茅草盖成,常用于简陋的房屋或书房。 - 秋深黄叶多:秋天到了,树叶已经变黄。 - 原上见远山,被褐起行歌:在原野上看到远处的山峰,身穿粗布衣服起身唱歌。 - 依依墟里间
《玄文馆》 玄文馆中读书,真馆何其深幽,神明居住其中。 阳庭肃穆广阔,丹林郁郁葱葱。 寄情于此游息,脱屣荣利区。 檐椽初日丽,池台凉雨余。 焚香破幽寂,饮水聊舒徐。 潜心观道妙,讽咏古人书。 怀澄神自怡,意惬理无虚。 谁云黄唐远,泊然天地初。 回首抚八荒,纷攘蚍蜉如。 愿从逍遥游,何许昆仑墟。 译文: 在玄文馆中读书,真馆多么深邃幽静,神明居住其中。 阳光洒落的庭院宽阔而明亮,丹林繁茂葱郁。
秋暑晚差凉,茗馀眠独早。 清风振庭柯,寒蛩吟露草。 晨兴面流水,西望吴门道。 不知人事剧,但见青山好。 注释与赏析: - 秋风带来了一丝凉意,夜晚的茶歇过后我早早地躺下休息。 - 清晨我起身面对着流水,向西望去是通向吴门的道路。 - 我不清楚世间事如何变化,只看到远处的青山依旧美好。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秋日里独自欣赏自然美景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世事冷漠、超脱世俗纷扰的心态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要通读全诗,了解诗意,然后分析该诗句在语言、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最后对该诗句进行赏析,指出它的表达作用。 此题要求“逐句释义”,考生应将诗句分解后逐一进行解释。注意注释的准确,译文的通顺。同时要注意对关键句子的分析与鉴赏,这道题中,第一句“重送初上人参礼光公”是题目,第二三两句“阿育王塔舍利存,山气无雪春冬温。”是前两句的具体化
【解析】 “南望铜官晓色新,三株松下一茅亭。”首句写景。“铜官”为古县名,在今湖南长沙西。“晓色”点明时间,“新”字写出了早晨空气清新、景色迷人的感觉。“三株松下一茅亭”一句,诗人以“三株松”和“一茅亭”作宾语,将松树的苍翠与茅亭的简陋对比鲜明地表现出来,表现出诗人对清幽环境的热爱。 “何当濯足临前涧,坐石闲书相鹤经。”“何当”即何时,指什么时候。“临前涧”是指站在水边。“坐石”是指坐下来
【注释】 英英:形容山峰高耸入云;翳翳:雨雾弥漫的样子。清池:清澈的水池。文:水波纹理。空林:没有行人的树林。野性:指山野的情趣。夙:早先,从前。长松:高大挺拔的松树。相与:相互。宾主:客人和主人。 译文: 西山上的云彩高耸入云端,遮蔽了整日的天空。 水池中水波粼粼,散出一圈圈波纹,空荡的树林中没有行人的足迹。 我早就有山林的情趣,谁又能与我共享这份心情? 在长松下烧香祈祷,彼此成为知己的朋友。
【注释】秋容轩:即《秋景》。碧花:指碧色的鲜花。翠蔓:形容藤萝、草木的枝叶青绿,茂盛的样子。引牵牛:即牵牛花,一种爬墙或攀附其他植物的花。丛竹黄葵:丛丛竹子和黄色的葵菜。意更幽:意趣更加深远。䆉稏(xiāo tóng):香草名,又名艾蒿、艾萧等。 【译文】碧色的花儿和翠绿的藤蔓,吸引着牵牛花,丛丛竹子和黄色的葵菜,意境更加幽深。不必等到田畴上三天的雨水滋润,就已经在秋天收获了十分之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