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语言的积累、理解诗句含义、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 本诗首联“归来高卧叔牙山,恰尔分符出汉关”,诗人用典,借指自己从京城回到故乡隐居。颔联“一顾青云生海上,千秋白雪在人间”,写魏使君的高尚品格和崇高气节。颈联“非时按剑投珠起,无意偿城抱玉还”,写魏使君的忠贞不渝。尾联“所以离骚长苦怨
东陂同许殿卿陆南道函灌甫兄弟赋 散发东陂月满庭,王孙春草雁池青。 平台吹合风先起,竹苑樽开酒旋醒。 自愧长卿工作赋,谁怜子政老传经。 明朝莫报高阳会,不定江湖是客星。 注释与赏析: - 散发东陂月满庭:在这里,“散发”可能指的是诗人在月光下随意地披散着头发,而“东陂”则是指一个地点。整个句子描绘了一个宁静、优美的夜晚景象,月光洒在庭中,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王孙春草雁池青
寄怀蒲圻魏使君 其三 李攀龙,明朝文学家、诗坛巨擘。其作品风格独特,擅长七言近体,影响深远。 【赏析】 《寄怀蒲圻魏使君 其三》是李攀龙的一首咏史怀古之作,以诗人的独特视角描绘了历史人物的辉煌与哀愁。 诗中“摇落谁怜作赋才,高秋无处不悲哉”表达了诗人对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的人物的感慨。诗人用“摇落”形容秋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这种描述既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遭遇的同情
勤中尉园亭 分竹穿苔暑自平,披襟小阁坐来清 使君河上浮槎兴,公子夷门结辔情 自有明珠堪照乘,岂无佳色解倾城。时人若问游梁客,司马相如字长卿。 【译文】 分竹穿苔暑气自然平息,披衣于小阁楼中坐下清凉。使君在河上浮槎兴起,公子于夷门结辔情深。自有明珠能够照亮前行,岂无美景足以倾倒众生。世人如若询问游梁客,那是司马相如字长卿。 注释: - 勤中尉园亭:李攀龙的诗篇,描绘了园中的景色和心境。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手法赏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注意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情感。 “闻肖甫已代元美大名有寄”意思是:听说你已接替了元美的职位,我特地写了这首诗寄给你。 “褰帷蜀道望吴天,二子瓜期迥自怜。五马过逢曾此地,双凫飞去复何年”意思是:推开窗帘远望蜀地的山川,遥想吴地的天宇。两个儿子分居两地,各自怀念家乡、思念亲人,真是令人痛心啊!我乘着五匹马来到这里,曾与你们同处一地,如今却各奔东西,不知何时才能重聚
【注释】 雁门句注九关通:雁门,山名,在山西省代县西南。句注,即句注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西北。九关,指晋北的九个关口。 地接燕山帝业雄:燕山,指太行山。帝业,皇帝的事业。 使者泛舟从绛水:绛水,在今山西省新绛县。 将军转饷入云中:云中郡,汉时为朔方刺史治所,后改设为单于都尉,治所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东北阴山下。转饷,转运粮食。 分藩忽壮朝廷色:分藩,分封诸侯王为郡国。忽,忽然。 开府深悬保障功
注释:吏部风流入奏年,诸郎谁不让朝天。 吏部的官员们被提拔到朝廷任职时,谁能不让人羡慕? 五云忽映襜帷动,双辖重临水镜悬。 忽然天空中的五彩云霞映照在官服上,双马缰绳再次悬挂起来。 色借绨袍堪病起,诗更藻笔已名传。 凭借那件旧的丝质衣服,我得以康复,诗歌也因为才华出众而闻名。 故人剩有河山在,二子相逢海岱前。 老朋友仍然拥有着山河,我和你们两个在泰山之北相会。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词释义: 1. 壁削芙蓉万仞丹,禅林隐隐画图看。 - “壁削”指的是墙壁陡峭,如同削去了一般;“芙蓉”通常指荷花,这里可能指寺庙内的壁画或者雕塑。 - “万仞丹”形容墙壁非常高耸,颜色鲜红如丹。 - “禅林”指的是佛教寺院,“隐隐”形容这些建筑在云雾或树木的掩映下若隐若现。 - “画图看”表示这些景色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供人欣赏。 2.
寄殿卿 一作山中客,蓬蒿自满庐。旧游谁独往,新著复何书。 注释解释: - 寄殿卿:这首诗是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的表达。 - 一作山中客,蓬蒿自满庐:诗中提到“一作山中客”,说明作者可能是在写自己身处山中的孤独和寂静。 - 旧游谁独往: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朋友或曾经一起共度时光的人的怀念和想念。 - 新著复何书:暗示了诗人对于未来的生活或事业可能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感到迷茫和不确定。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