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竹穿苔暑自平,披襟小阁坐来清。
使君河上浮槎兴,公子夷门结辔情。
自有明珠堪照乘,岂无佳色解倾城。
时人若问游梁客,司马相如字长卿。
勤中尉园亭
分竹穿苔暑自平,披襟小阁坐来清
使君河上浮槎兴,公子夷门结辔情
自有明珠堪照乘,岂无佳色解倾城。时人若问游梁客,司马相如字长卿。
【译文】
分竹穿苔暑气自然平息,披衣于小阁楼中坐下清凉。使君在河上浮槎兴起,公子于夷门结辔情深。自有明珠能够照亮前行,岂无美景足以倾倒众生。世人如若询问游梁客,那是司马相如字长卿。
注释:
- 勤中尉园亭:李攀龙的诗篇,描绘了园中的景色和心境。
- 分竹穿苔:形容园中竹子苍翠挺拔,苔藓斑驳,营造出一种清凉宁静的氛围。
- 暑自平:夏天的暑气在竹林和小楼中得到缓解,给人一种平静的感觉。
- 使君:古代对地方官的尊称。
- 河上:泛指河流之上。
- 浮槎: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在水中漂浮的木筏,这里比喻诗人的思绪或愿望随波逐流。
- 公子:此处指文人雅士。
- 夷门:古代城门名,这里借指文人聚集之地。
- 结辔:古时马缰绳两端系在马颈上,辔是马缰绳,这里指骑马。
- 自有明珠堪照乘:意指拥有自己的才华和成就,如同明珠一样璀璨夺目。
- 岂无佳色解倾城:意指世间还有美好的事物足以让人倾倒。
- 时人:当代之人或同代之人。
- 司马相如:古代著名文学家,以其辞赋而闻名。字长卿,即司马相如的字。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夏日的园亭景象,通过描写竹林、小楼、使君、公子等元素,展现了一幅宁静、清新的画面。其中“使君”一词,既指地方官,又暗示诗人自己的身份;“公子”则是指文人雅士。这些词汇的使用,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熟悉,也表达了他对那个时代文人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此外,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炎热的夏日与清凉的园亭形成鲜明对照,使得整首诗更具画面感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