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
短褐怜君又远游,如今白璧好谁酬。 座中楚客曾三献,才说连城泪已流。 注释: - 短褐:指粗布短衣,此处形容贫穷。 - 怜君:怜悯君子,表示对他人的同情和关心。 - 又远游:又去远方游历。 - 如今:现在。 - 白璧:白色美玉,这里比喻才华出众的人。 - 好谁酬:值得谁来欣赏。 - 座中:在座的宾客之中。 - 楚客:指的是来自楚国的客人。 - 曾三献:曾经三次进献。 - 才说:刚刚说出口。 -
第一句诗的意思是:蓟门城上的月光婆娑,是谁在吹奏玉笛为边塞的歌曲? 第二句诗的意思是:你是从远方来的客人,听到这美妙的笛声却不能欣赏,只好听那萧瑟秋风吹过小黄河。 译文:蓟门城上明亮的月色映照着城墙,是谁在吹奏着玉笛为边塞的歌曲呢?你作为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只能听到那优美的笛声却无法欣赏它的妙音,只好听那萧瑟的秋风掠过小黄河。 注释:蓟门城:古时指北京的北城门。婆娑:形容月亮明亮的样子。客中
【注释】: 1. 红颜——指美人。镜里新,即镜中人,借以指代自己。2. 客子——指离家在外的游子。斗青春,犹言“斗”尽了青春。3. 行吟泽畔,指杜甫在唐肃宗乾元二年流寓夔州时,常于白帝城西的高丘上吟诗。4. 风尘色——指战乱之象。5. 犹是行吟泽畔人:意思是虽然已经过了很长时间,可是诗人依然还是像在白帝城高台之上吟唱时的那位诗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漂泊生涯中对故乡和故人的怀念之情
寄元美 其三 匣里龙泉北斗文,携来燕赵客如云。 自言此剑千金买,不是穷交不借君。 注释: 匣里龙泉北斗文,携来燕赵客如云。 龙泉宝剑在匣子里熠熠生辉,携带着来自燕赵的众多客人。 自言此剑千金买,不是穷交不借君。 他自信地说,这把剑价值千金,不会因为贫困而不愿意与你分享。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攀龙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展现了他们之间的互相信任与支持。诗中李攀龙将宝剑比作知己
注释: 寄元美 其二:寄给元美的诗的第二首。蓟北,古地名,在今北京市蓟县。 白云何处不漫漫:白云无处不在,无边无际。 欲寄绨袍蓟北寒:想将厚棉袍送给元美,以表关心。 依旧西山秋色里:依然看到西山的秋天景色。 知君此日转愁看:知道我此时正因思乡而忧愁。 赏析: 《寄元美》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写送别之情、离别之苦以及朋友之间深厚的感情。全诗四句二十八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
江南风雨梦扁舟,蓟北燕花傍酒楼。 无那故人摇落尽,教君何处不悲秋。 注释:在江南地区,我经历了连绵的春雨和狂风,如同在梦中乘坐小船。而当我到达蓟北时,却只能看到盛开的燕花和酒楼旁的花树。这种变化让我不禁感慨,老朋友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凋零,无论身在何处,都会感到悲伤。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不同地域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比江南与蓟北的不同景致,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李攀龙以细腻的笔触
寄元美七 渔阳烽火暗西山,一片征鸿海上还。 多少胡笳吹不转,秋光先入蓟门关。 【解析】 1. 诗句释义: - 渔阳烽火:渔阳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一带,常用于指边关之地。烽火是一种报警信号,此处可能是指边疆有紧急战事的烽火。 - 一片征鸿:“征鸿”一词常用来形容远行或飞翔的大雁,这里可能指的是因战争而被迫离开家乡的征戍士兵。 - 海上还:“还”字在这里可能表示返回或归来的意思。 - 胡笳
【注释】 南冠:南方的罪犯。君子:此处指被囚禁的人,也暗含“友人”。京华:京城。秋色伤心广柳车:秋天的景色令人伤怀。广柳车:一种马车,用杨柳条编成。 由来:向来。侠客:指行侠仗义之人。朱家:战国时赵国人,著名侠客。 【赏析】 《重寄元美》是明代诗人杨慎的作品,此诗以“重寄”为题,意在表达作者对友人的深深怀念之情。全诗情感真挚、深沉,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与关切。
【注释】 寄:写给。元美:指杨敬之(字廷式),当时任礼部员外郎。张公子:指张籍,时在长安。五陵:长安附近的五个陵墓区。避呼卢:不叫“卢”字的音,即不叫“卢”姓的人的名字。酒徒:酒友。 【赏析】 诗作于元和四年(809)秋。诗人与杨敬之、张籍等同游于长安,此诗为赠别之作。 首句“十载交游满帝都”,点明自己和杨敬之、张籍等人相识已十年,并说他们交游甚广。 第二句“五陵年少避呼卢”
【注释】 落魄:潦倒失意。逐客:古时指驱逐出京城的人。风流:指风度潇洒,文采风流。弃繻:古时用白布做成的小旗,用以驱除野兽。 【赏析】 此诗写诗人与友人元美的交往。首句写自己被贬谪后的孤独落拓的境况;次句写自己有才而不得志的处境;三句写朋友对自己的理解,认为我虽遭贬谪,但仍然风度翩翩、才华横溢;四句写自己和朋友们在一起,不必拘于礼数。全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亲密无间和对朋友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