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
【注释】 重寄元美 其三:这是一首送别诗,是诗人在长安时写给好友元美的。“北斗阑干南斗低”:指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都低垂了;“啼乌”:指乌鸦。“啼鸟三匝凤城栖”:指啼声凄厉哀婉的乌鸦绕着凤翔府(今陕西西安市)城鸣叫着,栖息下来;“万年枝”:指万年县(今陕西长安市)。“秋风起”:指秋风开始吹起来了。“飞入中丞署里啼”,指啼声飞进了御史台(中丞司的官署)。 【赏析】 此诗首联写景,颔联写人,颈联写事
注释: 清秋不尽客依依,梦里闽天挂剑归。 莫向延平津口度,恐惊风雨二龙飞。 译文: 秋风未尽,我依旧依恋不已,梦中梦见自己回到闽中,手持宝剑。 不要在延平津口渡河,以免惊动风雨中的两条神龙。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亡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亲人深深的思念和悲痛之情。首句“清秋不尽客依依”,描绘了诗人在秋风中独自徘徊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助。次句“梦里闽天挂剑归”,诗人在梦中回到了家乡
【注释】 故园:故乡。广陵:今江苏扬州,是李白的故乡;芜城:古地名,在今安徽寿县南,李白曾游过。武夷山:在江西,是李白晚年居住地。 【赏析】 这首诗作于天宝三年(744)。李白从幽州(在今北京市)返回东都洛阳,途经广陵,怀念家乡,写下了这首诗。 此诗开头两句写自己思念故乡之情。首句“故园秋色”,即指诗人久客在外,对故乡之景自然有一番感慨。次句写自己身处他乡,却依然惦念着故乡
《哭子相 其四》的原文如下: 大江千里日滔滔,秋色遥看入梦劳。 莫道故人枚叔少,悲君已厌广陵涛。 接下来是诗句翻译和注释: - 诗句翻译: 1. 大江千里日滔滔,秋色遥看入梦劳。 - “大江千里日滔滔”:形容长江水流广阔,波涛汹涌。 - “秋色遥看入梦劳”:形容远望秋天的颜色,令人心旷神怡。 2. 莫道故人枚叔少,悲君已厌广陵涛。 - “莫道故人枚叔少”:不要认为故人(指作者的朋友)年岁小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扬子江寒月影孤 - 描述了扬子江上夜晚的景致,月光映照之下显得格外寒冷,同时也增添了一丝孤寂之感。 - 注释:扬子江,古称长江在江苏省境内的部分。 - 赏析:这句描绘了夜幕下的江面景色,通过“寒月影孤”传达出一种寂静而冷清的氛围,为下文的情感铺垫。 2. 秋风吹落射阳湖 - 秋风席卷而来,吹落了湖面上的落叶,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 - 注释:射阳湖
【注释】 主恩:天子恩泽。三遣:三次派遣。三边:指长城一带边境地区。骠骑:汉代名将霍去病的封爵。 破敌:打败敌人。年:指时间,年岁。不谓:不料,没想到。汉军:汉朝的军队。 堪:能够。起冢:为阵亡将士建立墓地。象祈连:指代将军李广利(李敢子)。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王中丞是作者的朋友,诗人在临行之际写下这首诗,以表达自己的依依惜别之情。 首联写饯别时的情景。“主恩三遣护三边”
高秋伏枕㟙湖滨,憔悴谁怜似楚臣。 怪尔红颜青镜里,潘郎本自玉为人。 译文: 在高秋时节,我伏在枕头上,思念着湖边的你,你的容颜憔悴,如同被遗弃的楚臣,无人怜惜。你在镜子中映照出的红颜,是那么美丽,但你却不知道,你原本就是一块珍贵的玉石。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病中朋友深深的关怀和思念。首句“高秋伏枕㟙湖滨”描绘了诗人孤独地坐在湖边,秋天的气息让他感到寂寞。第二句“憔悴谁怜似楚臣”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女僧居处为背景,描绘了秋日里红树萧萧、白日西斜的景色。全诗以“玉莲花”起笔,点明题旨:写红树映衬下的玉莲之美丽,暗寓高僧的清雅脱俗。接着,诗人以“弟子如云人不见”一句,写出了女僧的弟子众多。最后,用“可怜秋老玉莲花”一句收尾,表达了作者对女僧的赞美之情。 “锦阳川上”四句,写景。锦阳川,即锦江,是四川的一大河流。女僧家在锦江之畔,红树丛中,环境幽美。“涌泉庵”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核题,既考考生对诗句的理解,也考考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诗词类的题目,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较强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注释】 对浊醪:对着浊酒,指喝浊酒。 二毛:两鬓斑白的老年人,指诗人自己。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此时潘润已去世五年。诗中描绘了一幅青山、浊酒、白云和白发人的图景,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与寂寞。全诗以景起兴,以情结句,语言朴实自然,意境优美。 答潘润夫病中见赠 其二 湖上青山对浊醪,故人遥望白云高。 愁中那得无秋兴,赋就看君已二毛。 【解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