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立
鉴园晚坐呈剑泉 乱定园林在,忘身肯一归。 画船仍晚聚,栖翮避人飞。 山翠延藤架,溪光出钓矶。 娱游追忆尽,吟思飏微微。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鉴园晚景中的心境。诗人在乱定园林之中感受到了宁静和安详,忘记了自己的疲惫和劳累,愿意在这里停留片刻。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愿意被名利所束缚。 第一句“乱定园林在”,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园林景色,给人一种安宁的感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六月十七日的夜晚,面对晦暗的天气和暴雨,独自枯坐的情景。通过描述诗人的感受和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译文: 六月十七日盲风晦雨枯坐作 六月十七日(阴历)盲风晦雨枯坐作 译文: 六月十七日(阴历),天空阴沉,狂风暴雨肆虐,我孤独地坐着写作。 宵游横大月,倦枕尚偷看。 破寐风摇雨,晨光与控抟。 铩翎啼更乱,脱叶气吹寒。 掩卷沈沈坐
诗句释义 1 溪亭月上:溪边的亭子在月光下显得特别宁静,月光洒落在水面上,与微风的暖意交织。 2. 浮浮枝上月,映水接微温:树枝上的月亮轻轻摇曳,月光倒映在水面上,带来一丝清凉和温暖。 3. 草气迎人醉,溪风为我喧:周围的花草气息仿佛能让人沉醉,而溪边吹来的微风则带来了一种欢快的节奏感。 4. 百忧萤触寐,六代燕无痕:夜晚的萤火虫飞来飞去,它们的影子似乎触动了我的思绪,让我难以入睡;同时
注释: 七月十五夜,即中秋佳节。觚庵水阁,泛指月下之景。萧萧溪上月,形容月亮明亮清澈。吐夜作秋光,月光映照出秋天的景色。草树初深静,草丛中的树木开始变得宁静。楼栏出混茫,月光透过栏杆照进房间,形成模糊的光影。虫声低入坐,蟋蟀的声音很低,进入房间时,我坐下来聆听。鱼沫细吹凉,鱼鳞上的水珠轻轻飘落,带来凉爽的感觉。何处翻归翼,我不知道月亮引导着什么,它似乎在引领着鱼儿回到大海。风霄引恨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背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一、第一句“消息迷苍狗” - 注释:这里的“消息”指的是信息或消息,而“苍狗”是一种动物名,通常用来形容狡猾的人。这里可能是说那些善于利用消息来达到目的的人,就像那迷惑人的苍狗一样。 - 赏析:此句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那些擅长运用信息或消息来达到自己目的的人
注释: 久雨妨归客,庐穿簟未干。 久雨使得归家的旅人难以归来,屋檐下竹席还未晾干。 巡檐仰巢燕,愧汝补泥完。 我站在屋檐下仰望筑巢的燕子,为你们的辛勤工作感到惭愧。 战地曾轻入,歌梁恐误看。 曾经在战场轻易地进入过,歌声恐怕会影响到你们。 将雏娱旦暮,共影傍阑干。 每天傍晚都在一起玩耍,影子也随着我一起出现在栏杆上。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与巢燕之间的故事。诗人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注释】 若海:诗人自称。甘卿、招集、鉴园:皆指友人王鉴。甘卿即名僧鉴真,字明空,俗姓淳于,日本国人,唐代高僧,曾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招集、鉴园,即招集鉴真,鉴真是唐朝时著名的航海家、高僧,他应日本圣武天皇之请,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携佛经、佛像、文物等五百余件东渡日本,在日本弘扬佛法,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 恶声:指恶劣的言词。翻:倒。手挽载俱来:用手拉着船一起来。载,装载。
步郊外山脚 衰鬓迎残照,听虫废垒间。 苇根埋碎弹,人气冷秋山。 野哭孤云驻,钟声一杖还。 寻僧来往径,谁及半山闲。 注释: 1. 衰鬓迎残照:头发已经稀疏,迎接着夕阳的余晖。残照即夕阳。 2. 听虫废垒间:听着蟋蟀在废弃的营垒间鸣叫。 3. 苇根埋碎弹:芦苇的根部被埋藏了破碎的弹丸。 4. 人气冷秋山:人的气息显得寒冷,仿佛与秋天的山峦融为一体。 5. 野哭孤云驻:野地中传来孤雁的哀鸣
夕眺 山郭南风满,溪亭北斗依。乱萤翻木末,残雁脱烟围。饥馑忧方大,支离道已肥。疏疏渔火岸,潮静一船归。 注释:夕阳下,我眺望着群山和城郭,只见南风吹满了整个山谷。在溪边的亭子里,北斗星倒映在江水中。萤火虫在树梢上乱飞,像要扑进我的眼睛一样;一群大雁从天空飞过,仿佛要飞到天边去。饥荒的忧虑越来越大,而道路变得平坦,使我感到轻松自在,好像变瘦了一样。稀疏的渔船灯火点缀着江岸,潮水渐渐退去
【注】残声驱不去,吠犬与鸣虫。破榻华胥影,深窗木叶风。一凉回俊味,万感有新功。灯火催头白,谁堪涕笑同。 译文: 深夜独坐,无法驱散内心的烦乱和忧愁。窗外的狗吠和虫鸣不断。破旧的床铺映照着孤独的影子,深窗透进阵阵秋风吹过树叶的声音。一阵冷意袭来,让人重新审视自己;万种情感涌上心头,仿佛有了新的认识和领悟。灯光下,我的头发已经斑白。谁能理解我的悲伤?我只能笑着流泪。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