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
None} 竹枝词其二 译文 钿蝉金雁惜春华,寂寞东风到妾家。 惟有江头明月色,夜深共对木兰花。 竹枝词其二 注释 1. 钿蝉金雁:古代女子装饰品,此处指代少女的首饰。 2. 惜春华:珍惜春天的美好时光。 3. 寂寞东风:春风虽美,却无法带来温暖和安慰。 4. 妾家:女子的住所或居所。 5. 明月色:夜晚明亮的月光。 6. 木兰花:一种植物,常用于诗歌中象征坚韧或高洁。 7. 夜深共对
【注释】 依依:依恋貌;弄烟丝:飘浮着如烟丝般的柳絮;粲粲:明亮的样子。 翻:改变,指改换曲调。 折柳:古人在送别时,折柳相赠,表示惜别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情调凄婉的竹枝词。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江南春天江边柳树、花木的美丽景色,并巧妙地运用典故,表达了对离别情人的深深眷恋和惜别的深情。 首句“依依江柳弄烟丝”,以“烟丝”形容柳条细长而柔软,仿佛有无数轻烟缠绕着它
诗句释义: - 青裙女儿双髻螺:描绘了一位年轻女子,她穿着绿色的裙装,头戴着发饰。 - 唱得吴宫子夜歌:她唱的是来自古代吴国(即现在的江苏地区)的宫廷歌曲。 - 酒醒月明眠不得:她喝酒喝得醉醺醺的,月亮高悬,她却无法入睡,因为酒意未消。 - 秋风吹落洞庭波:秋风劲吹,洞庭湖上的波浪被吹得四散开来,形成了一幅秋天的景象。 译文: 绿色的裙子,少女的发髻就像螺壳一样光滑。 唱起吴国的宫廷歌曲
诗句解读与注释: - “侬家”:我的家庭。“南雪一株”:形容家中有一盆梅花独自开放,犹如南方的雪花,独特而美丽。 - “春后春前常见渠”:不论在春季过后还是春天到来之前,梅花都经常出现在我的视野之中,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和喜爱。“渠”在这里是代词,指梅花。 - 译文: 我的家人家中有一盆梅花独自盛开,如同南方的雪花一般美丽,不论在春季过后还是春天到来之前,它都经常出现在我的视野之中。 赏析:
注释: - 西山日落东山黄:指的是夕阳西斜,西山的余晖映红了东方的山。 - 侬唱竹枝行晚凉:指我唱着竹枝词,享受着傍晚的凉爽。 - 十幅蒲帆弓样满:指的是有十张纸制的风帆,形状像弓一样丰满。 - 南风吹过白龙堂:指南风吹过白龙堂。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人在黄昏时分,独自在太湖边唱歌的情景。通过描绘西山日落和东山黄的景象以及自己的歌声,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
【注释】第四座桥头枫叶红。白龙在天空中吹动着雨水,使得波浪花更加绚丽夺目。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幅美丽的太湖景色图。诗的首句“过太湖竹枝歌”,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作者在太湖游览。接着,诗人详细地描绘了太湖的景色:“第四桥头枫叶青,白龙吹雨浪花鳞”,第四座桥头处,一片片枫叶红得发紫,仿佛给人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白龙吹动着雨丝,使得浪花更加鲜艳夺目。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注释】溪北溪南春雪消。 春天的溪水南北两岸,经过一夜的春雪消融。溪水一夜忽平桥。 一夜之间,小溪上的桥梁突然变平了。明朝艇子载书画,系在屋前杨柳条。 明天早晨,船儿将书画装好,系在屋前的柳枝上。 【赏析】《竹枝词》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组描写民风民俗的诗篇,共有七首。此诗描绘的是一幅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春日景色,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第一句“溪北溪南春雪消”
【注释】 屋前,指屋檐。柳色鹅儿黄:柳条呈黄色,犹如鹅毛一般柔软。 鹅儿:指柳树。队队:一串串,形容很多。林塘:池塘。 鹅似酒:比喻柳絮像酒一样,洁白如雪。 断人肠:形容春天景色美丽,让人心醉神迷,却使人肝肠寸断。 【译文】 屋檐下的柳树挂满了鹅黄色的柳絮,就像一群群小天鹅在树林和池塘边嬉戏。柳絮如酒般洁白,美得让人心醉,却也让人心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柳絮飘飞的美好景象
【注释】 烟消:烟雾散尽。 日出:太阳露出地平线。 江水流:江河流水。 木兰舟:木兰木制的船。 故园:家乡。 杨柳蒹葭:都是植物名,这里借指故乡。 又早秋:又到了秋天。 【译文】 烟雾消散太阳露出来,江水流动风儿吹拂着木兰船。 望着家乡远隔千里外,无法回去心上愁苦难言表。 那杨柳和蒹葭已经长得很高了,秋天又早早地来了。 【赏析】 这首诗写一位游子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情怀。诗人在描写景物的同时
燕晴花暖春色饶,游情欲醉魂欲销。 注释:燕子在晴朗的天空中飞翔,花儿在温暖的阳光下开放,春天的景色充满了生机与美好,使游子的心绪如同醉意一般,想要沉沦。 红衣突展绿江畔,接袖纷纷渡小桥。 注释:鲜艳的红色衣裳在绿色的江畔突然展现出来,仿佛是春天的色彩在江边绽放;接着,人们纷纷踏上了小桥,开始了他们新的旅程。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人们在春天中的愉悦心情。燕子在晴朗的天空中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