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时雨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渭创作的一首咏石诗。全诗共五段,通过描绘巨石的特点和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句如下: 绉云石为大力将军遗迹嗣由海昌马氏园移至石门福缘寺丁少芗司马绘图徵诗为赋长歌 男儿第一快心事,手挈黄金报知己。黄金容易掷东流,未若此石常千秋。 大力将军熊虎俦,生成骨相当封侯。不逢知己老且休,亦如此石偃蹇卧山丘。 蛟龙一旦得云雨,功名从此探囊取。富贵豪华不值钱
【解析】 本词的上阕,写景。“画图流览”,是说欣赏画中的山水。接着用“爱”“转惜”二字表达出作者对画家技艺的赞美和惋惜之情。“柔橹轻摇,浓阴密酿,有地都佳绝”,是说湖中小船轻悠悠地摇桨,浓绿的树荫密密地交织在一起,处处都是好地方,美极了。“烟岚如沐,六桥波影遥接”,是说烟雾笼罩着整个湖面,远处的桥梁在湖面上投下长长的影子,与湖水相接。 【答案】 译文: 观赏图画,喜欢龙眠山上的山水
这首诗的原文是: 十一月既望独游韬光得诗二十二韵 孟夏风物美,命俦访净域。咫尺邻韬光,微雨泥游屐。 荏苒至仲冬,梦绕北山北。幸兹气候暖地鲜,冰雪积乘兴续前。 游踽踽,行踪僻。落叶踏有声,衰草践无迹。舆夫各贾勇,上上径益仄。 猱升达峰腰,螺旋入林隙。遂登最高头,灵境金仙辟。 山门毁劫火,佛像委路侧。庄严易变迁,流峙何终极。 凭虚恣胜赏,萧然尘虑涤。近眺西子湖,波光漾空碧。 远瞰钱塘江,潮痕净如帛
《水调歌头·吴蓉圃太史同年凤藻招宴吴山道院即席有作》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的一首咏物词。 积雨放晴霁,风景倍清妍。拓开游览眼界,须上最高巅。多少红楼白塔,一派湖光山色,都落绮筵前。极目远天尽,疋练截江边。 注释:长时间的降雨后晴朗的天气,景色更加清新美好。推开视野去游览,需要登上最高的巅峰。许多红色的楼房、白色的宝塔,一片湖光山色,都陈列在华丽的宴会之前。极目远眺,看到天空尽头
孟夏五日独游醉翁亭得诗四律留赠慧参和尚 一代文章道德高,源开苏海接韩潮。 大名岂藉亭为重,遗爱应如社不祧。 薄采蘋繁供野祭,补栽松竹护疏寮。 我来合许陪舆从,六一泉邻薛老桥。 【赏析】 《孟夏五日独游醉翁亭得诗四律留赠慧参和尚》是一首七言律诗,由清代诗人薛时雨创作。诗中描述了自己在孟夏五日独自游览醉翁亭时的情景,并留下了四首诗作为纪念和赠送给慧参和尚的礼物。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文采
绉云石为大力将军遗迹,嗣由海昌马氏园移至石门福缘寺。丁少芗司马绘图徵诗为赋长歌 绉云石是明朝大将军徐达的墓,位于现在的海昌市,后来迁至石门县的福缘寺。丁少芗(1476—1538)字子美,明代诗人,曾画过绉云石并写下《题皱云石图》诗一首: “山势如来佛立千寻,一峰突兀耸青天。 石形若人须眉立,石色似僧袈裟鲜。 石上苔痕多岁月,石中松韵有风烟。 我来摩挲留清赏,不与红尘换白田。” 译文:
中秋夜,我沿着清凉山小步赏月。 微醺的我,轻风中漫步,慢慢走入了山脚。 月光从山上洒下,照亮了我的身影,也照在树木上,使得疏影更加清晰可见。 不久,月亮升至天空中心,一片清冷的光芒映入我的眼帘。 那清新的气息仿佛连通着天地,让人心旷神怡,豁然开朗。 世间的人们喜欢团圆美满,他们用芬芳浓郁的香味来献花。 而孩子们则喜欢围在一起,享受着甜美的醴酒。 月亮高悬在夜空中,嫦娥似乎也在欣赏这美好的景色。
【注释】 孟夏:农历四月。 独游醉翁亭:独自一人来到醉翁亭游览。 破晓遥闻古寺钟:天刚亮的时候就能远远听到远处古寺的钟声。 新笋怒穿城脚出:新长的竹笋从土中冒出,冲破了城门。 野花香扑马头浓:野花的香气扑鼻而来,浓郁而迷人。 悬崖飞瀑僧承笕:悬崖上瀑布直落而下,被僧侣接住。 幽谷留春鹿养茸:幽深的山谷里,春天的景色让人陶醉,鹿在这里享受着宁静的时光。 扪碑亲扫绿苔封:用手抚摸着墓碑
孟夏五日独游醉翁亭得诗四律留赠慧参和尚 四十年前汗漫游,一门裙屐尽风流。 狂磨石壁题诗草,醉唤山僧榷酒筹。 盛会无如同气乐,名区只是劫灰愁。 当时末座追陪者,只影重来雪满头。 注释: ①“四十年前”:指诗人四十多年前的光景。 ②“汗漫游”:意谓畅快地游玩。 ③“裙屐”:指文人雅士之装束和举动。 ④“名区”:有名的风景区。 赏析: 这是一首记游诗,写于作者游览醉翁亭后,并赠给他人之作
孟夏五日独游醉翁亭得诗四律留赠慧参和尚 注释:孟夏,农历四月。五日,指五月五日。独游醉翁亭,即独自来到醉翁亭游玩。得诗四律,得到四首诗歌。留赠,赠送。慧参和尚,这里指的是慧禅师。 译文:在孟夏的五月五日,我独自来到了醉翁亭游玩,并得到了四首诗歌。我将这首诗送给了慧禅师。 江湖随处募金缯,笑我真成在舍僧。 注释:江湖,指代世俗世界或人间。募金缯,向人们募集金钱和丝绸等物品。笑我真成在舍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