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枋得
以下是这首诗《和游古意韵》的逐句释义及其译文、注释和赏析: 1. 诗句解读: - 死易程婴岂不知:这句话表达了谢枋得对于生命的看法。他认为即使死亡是容易的事情,但他并不觉得这是一种必然的结果,暗示了他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死亡的轻视。 - 十年后死未为非:谢枋得认为即使十年后再死也并非是一件坏事。这反映了他对于生死的超脱态度,以及对于时间的淡然看待。 2. 译文: - 死易程婴岂不知
诗句释义与解析: 1. 明知儒道本同流,未了因缘不自由。 - “明知”:表示对儒道同源的深刻理解。 - “儒道”:儒家和道教,两者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本同流”:表明儒、道两家思想的根本相通之处。 - “未了因缘”:指未能完全解开或解决某些事情的缘由或关联。 - “不自由”:表示受到某种限制或束缚,不能自由地行动或表达自己的观点。 2. 紫府寥阳随念到,红尘辛苦几时休。 -
【注释】 孟韩相慕:指春秋时齐国孟尝君和韩国公子牟的友情。 悬悬:忧思难解的样子。 吾道不行:我的理想不能实现。 斯文:古代指文化,这里指儒法两家学说。 龚胜(shèng):东汉人,以清白见称,王莽篡位后自杀。 少连:战国时楚国人,隐居在箕山,与世隔绝。 信:真的。 潸然:眼泪流下来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春天写的。当时作者正在临安参加春宴
赠卜者魏易斋 伯阳曾著易参同,尽夺阴阳造化功。 白玉五城人可到,黄金一鼎道无穷。 先生救世心良苦,后派多才命必通。 魏本大名名易显,子明且为筮江东。 注释: 1. 伯阳:指古代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 2. 参同:指《参同契》这部著作。 3. 白玉五城:形容非常美好的地方。 4. 黄金一鼎:形容非常珍贵的物品。 5. 先生:对人的敬称。 6. 救世:拯救世人。 7. 后派:后世的流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和注释作答。“中原自古多豪杰,晋国尤多贤大夫。”这两句是说自古以来,中原地区就有许多豪杰之士,而晋地尤其如此。这两句的意思是,自中原以来,豪杰层出不穷,尤其是以晋地为最。这里用一“自古”一“尤”,突出了晋地豪杰之多。“学问断无虚议论,功名须有大规模。”“臂闲弓矢真良将,舌底诗书笑腐儒
【注释】 1. 示儿:诗题。这是作者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内容主要是告诫儿子要做一个贤明的人。 2. 门户兴衰不自由:门第家族的兴盛和衰败并不是个人所能控制的。 3. 乐天知命我无忧: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知道自己的命运,所以没有忧虑。 4. 大儿安得孔文举:大儿子怎能像孔融那样有才能? 5. 生子何如孙仲谋:生下的儿子能像孙权那样聪明吗? 6. 天上麒麟元有数:天上的麒麟本来就只有几只
【诗句释义】 道逢患难正当行,礼食从来孰重轻。绿鬓行藏堪检点,白头去就要分明。了知死别如龚胜,未必生还似子卿。纬地经天文不丧,许君独擅大声名。 【译文】 在路上遇到危难正当行,礼食从来孰重轻?绿鬓行藏堪检点,白头去就要分明。了知死别如龚胜,未必生还似子卿。纬地经天文不丧,许君独擅大声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和叶爱梅在途中相遇时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首句“道逢患难正当行”
注释: 1. 岂不逍遥自乐真:难道不享受自由快乐的生活吗? 2. 世闲何地可容身:在这喧嚣的世俗中,我又能在哪里找到容身之地呢? 3. 碧桃秋月原无物:秋天的桃花和月亮原本就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4. 丽日祥风只爱春:只有春天的阳光和微风才是美好的。 5. 天上尽多知己友:天空中到处都是与我志趣相投的朋友。 6. 尘中安得见心人:在尘世间又怎能遇到能让我心动的人呢? 7. 赤虬一跃蓬莱近
《赠宋相士》是宋代诗人谢枋得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宝祐四年(1256)。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生活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贫苦生活的理解和接受,以及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 首句“堕甑看无益”:这句诗描述了一个人看到破损的甑(古代的一种陶器)后,意识到修补已经无济于事。比喻在困境中,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和尝试,结果也可能徒劳无功,因此感到失望和无用。 - 次句“乘轩计亦疏”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对曹东谷人品和才华的赞赏。下面是逐句释义与赏析: 第1句:“万古纲常担上肩,脊梁铁硬对皇天。” 注释:万古长存的伦理纲纪,如同重负一般压在肩上;人的脊梁像铁一样坚硬,坚定地面对皇天(指皇帝或朝廷)。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曹东谷坚定不移的态度和崇高的理想。他承载着道德准则和责任,如同背负重担,表现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忠诚。 第2句:“人生芳秽有千载,世上荣枯无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