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
注释: 在寒冷的崖壁上,孤零零地长出了一棵竹子,它虽然生长在这里,但却看不到它的根部。 这根竹子的枝干曲折盘绕,仿佛是自然地盘旋着生长,它难以隐藏住那凌云壮志的气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竹子坚韧不屈、高洁脱俗品质的佳作。通过“寒崖茁孤筱,见石不见地”两句诗,诗人将画面定格在一片寂静的崖壁上,只有一棵孤独的竹子生长在那里。这里的“孤筱”二字,既形容了竹子的孤单寂寞,也暗示了竹子的傲骨铮铮
注释: 拔地气不挠,参天节何劲? 拔地气不挠,形容竹子高耸入云,坚韧不屈。参天节何劲?形容竹子的生命力顽强,能够傲视群峰。 平生观物心,独对秋篁影。 平生观物心,形容诗人一生都在观察万物,感受世间的美好与丑恶。独对秋篁影,指诗人独自欣赏秋天的竹林,感受到竹子的坚韧与高洁。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陈衍的作品,以题画竹为主题,通过描绘竹子的高耸入云、坚强不屈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敬仰之情。同时
【注释】 幽篁:幽深的竹林。策策(cè cè):马奔跑时发出的声,形容竹叶在风中飒飒作响的样子。秋痕碧:秋天的余晖在碧绿的竹叶上留下的痕迹。 【赏析】 此诗描绘一幅秋日空山幽篁图景。首句“西风入幽篁”,点题,写秋风入林。次句“寒声何策策”,写秋风扫过竹林,竹叶飒然有声,如马奔驰之声。三四两句进一步渲染,写空山寂无人迹,只有落日余晖照在碧绿的竹叶上,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全诗以动衬静,以声衬寂
鮀浦喜晤萧伯瑶夜话(己亥稿上,清光绪二十五年春、夏) 惊风倒吹瘦蛟舞,海底鲛人泣珠雨。 客楼一夕千秋语,憧憧灯影须眉古。 天涯等是沦落人,笔花黯淡愁不春。 不堪更诉虫沙劫,九州举目皆鲲身。 长剑倚天悲未遇,流布人间剩诗句。 乾颠坤摇卧不稳,睡龙夜瞰风云气。 注释: 1. 鮀浦喜晤萧伯瑶夜话:鮀浦指的是地名,喜晤指喜逢,欢聚;萧伯瑶:作者的朋友名;夜话:夜间的谈话
【译文】 一年有360天,只剩下这一天谁能安闲! 城里的十万空闲人,穿着短衣拿着棍棒登上金山。 万里寒光照耀着西天极,青山也染上岁末色彩。 中原一片苍茫辽阔间,只有雄心壮志除不了。 【注释】 1、岁除日:指旧历年末的日子。晓沧:指张晓沧。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戊戌:指光绪帝的年号,1898年。稿:指未定稿。 2、三百六十日:泛指全年的天数,意即一年的三分之一。祗:仅。馀:剩。此日
此君在今日,大觉无不可。 风雨震诸天,空山自龙卧。 注释:这位君子就在今天,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狂风暴雨震撼天地,空旷的山中自有蛟龙沉睡。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借题发挥,抒发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以及自己的抱负与理想。全诗意境开阔,笔力雄健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赏析。解答此题,要结合全诗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感情。“论文章经济,均足千秋”是说黄遵宪的文章、经济等事业,都足以彪炳千古。“凭吊孤城,落日登楼”是说凭吊着孤城(广州)登上了高楼。诗人在感叹自己不能像黄遵宪那样有成就时也暗含着对黄遵宪的敬慕之情。“岂第骑箕哀铁汉”的意思是:岂能仅仅是为哀悼铁汉而哭泣?这是说诗人对黄遵宪的敬慕之情。“剩我眷怀祖国,春风酾酒”意思是
这首诗描绘了莲花山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诗中描述了莲花山的壮丽景色,如须弥山势趋中华,南来到海奇而葩等,通过对莲花山的描述,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诗中还通过描绘莲花山的生态环境,如罡风吹花忽山立,山灵直取花为家等,展现了其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些描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句的理解与掌握。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凌”“吊”“振华楼”“书”“五洲一统”。 【答案】 凌风楼上我为你送葬,振华楼上你梦中被召。 眼前突然看见你的手笔,古道上居然还映照着颜色。 斗牛星下俯瞰着风云扶摇,愿把千册书法都临摹一遍。 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和平的愿望
新乐府四章其二,花赈会 诗中丘逢甲通过描绘一幅群花在灾难中挣扎求存的图画来表达他对人民的同情和对善行的赞美。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颂扬,更是对社会正义的呼唤。 丘逢甲(1864年-1912年),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等。他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后生于台湾彰化。同治三年,他于台湾出生,光绪十四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丘逢甲以诗人身份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