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
【诗句】 何许鹧鸪村,乃在梅花国。 花落梅子青,生为鹧鸪食。 鹧鸪工越吟,自唱南不北。 诗人发乡思,对尔泪沾臆。 归山岁之暮,寒巢敛羽翼。 手持鹧鸪诗,自写梅花侧。 京雒多黄尘,白日闇将匿。 海风吹九垠,雷雨大阴黑。 出门旷四瞩,天地满荆棘。 此时鹧鸪声,更唱行不得。 山田瘠可耕,且艺尔黍稷。 无以释穷愁,将诗慰食息。 岭南论流派,独得古雄直。 混茫接元气,造化入馋刻。 百年古梅州,生才况雄特。
这首诗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诗人为独立山人所作,题目是《说剑堂集题词》。诗中通过描绘一幅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剑侠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1. 说剑堂集题词,为独立山人作(戊戌稿,清光绪二十四年)。 - 说剑堂集题词:在说剑堂聚集起来进行题词。 - 为独立山人作:为独立山人所作的。 - 戊戌稿:这是戊戌年(即光绪二十四年)的手稿。 2.
这首诗是王晓沧为广文的鹧鸪村人所作的诗稿中的第二首。 十年走吴越,万里行幽燕。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在吴越和幽燕两地奔波的经历,表达了他对旅途的艰辛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射策屡不售,剩有空囊悬。 这里描绘了诗人科举考试屡屡不中,只能空手而归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的失望和无奈。 一官落儋耳,渡海轩吟肩。 这里暗示了诗人最终被贬至儋州,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继续创作诗歌。 官卑人自高,学正斋乃偏。
这首诗是清末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诗人黄遵宪所作的。他的原诗是:“生不愿作读书万卷髯东坡,富贵竟付春梦婆; 黄州锄麦不得饱,儋州借笠空行歌。 亦不愿作白木长镵杜陵叟,饥驱茧足荒山走; 戴笠吟诗太瘦生,许身稷契终何有? 图中者谁笠盖头,岸然道貌清且修。 带经而锄偶然耳,宁必便与古人古事争千秋? 笠圆象天锄治地,手中之书道人事。 大布单衣不掩骭,独立苍茫岂无意? 萧萧落木寒岩冬,眼看雷雨回春容。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凤皇山的高台,它的位置高峻,风景秀丽,吸引了许多朝圣者前来。这里的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如同凤凰栖息的地方。 “群鸦早晚纷来朝,如此当时凤栖处。”这句话描绘了一群乌鸦在早晚时分纷至沓来,仿佛是在朝拜这个曾经是凤凰栖息的地方。这里使用了“凤”字来形容凤凰,暗示这个地方曾经是皇家贵族的居所,现在已经成为普通民众的朝圣地。 “凤皇山高生玉烟,凤皇之水流珠泉
【注释】 题王晓沧广文鹧鸪村人诗稿 其一 (戊戌稿,清光绪二十四年) 晏坐:悠闲自得地坐着 深巷中:幽静的小巷里 门少车马迹:门前很少有车马的踪迹 穷愁借诗遣:以诗来排遣心中的穷愁 八极:四方极远之地 困挥斥:尽情挥洒 故人:老朋友 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嗜酷:酷爱 久成癖:长久形成一种癖好 饥寒不自念:在饥饿寒冷时也不去考虑 渊响出金石:声音如同从深渊中传出 牛腰卷:指牛角制的笔筒 平生获
【诗句】 天风吹琴作变声,举尊喝月月倒行。 是何年少发奇想,海天漠漠扁舟横。 七弦谁遣补文武,九酝谁教变仪杜? 人间又见怀葛民,此琴此尊两太古。 古风不作古月沉,青天碧海愁人心。 诗中说酒十八九,寄愁更抚无弦琴。 琴斫寒崖老桐干,焦尾先闻爨下叹。 手中之尊何丹黄,谁知半作沟中断! 五湖久厌扁舟游,眼前突兀大九州。 有风月处便小泊,素琴自鼓青尊留。 君弦忽新臣弦旧,宫声顿哑数穷九。 舍风不禦月不捉
闻河决题画竹(戊戌稿,清光绪二十四年) 瓠子尚未塞,淇园已全伐。 图中写此数竿秋,留向海天扫寒月。 注释:①瓠子:即瓠子口,黄河决堤处;②淇园:指淇河之园,在今河南滑县东。③“图中”句:诗人在《画竹题诗》中写道:“余为友人作画,题以七绝。”④“留向”句:诗人将画上的竹子留在海上,让它们扫去海上的寒月。 赏析:此为题画诗。《四库全书总目·画史提要》云:“画中竹树皆用墨笔,惟画竹时用淡青绿两色
这首诗是一首古风诗,作者是清朝的光绪皇帝(戊戌年)。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风轮转地月转天,万里云霓发奇彩。 呼风入琴月入尊,挥斥八极开天阍。 封姨对花不能虐,羿妻窃药不敢奔。 琴不必响泉作记,尊不必洼中铭字。 风月新常遍留印,席地幕天知许事。 谁欤图者酸道人,谁欤歌者仓海君。 闻歌九天下广乐,披图四海生酒云。 吁嗟乎! 男儿生当缴大风,射妖月,听奏钧天醉天阙。 下赞虞琴,鼓瑶陛
注释: 在寒冷的崖壁上,孤零零地长出了一棵竹子,它虽然生长在这里,但却看不到它的根部。 这根竹子的枝干曲折盘绕,仿佛是自然地盘旋着生长,它难以隐藏住那凌云壮志的气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竹子坚韧不屈、高洁脱俗品质的佳作。通过“寒崖茁孤筱,见石不见地”两句诗,诗人将画面定格在一片寂静的崖壁上,只有一棵孤独的竹子生长在那里。这里的“孤筱”二字,既形容了竹子的孤单寂寞,也暗示了竹子的傲骨铮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