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
潮州东门城栖寄怀梁仲遂二首 其二倘若登上朝台望,应怜去雁迟。 三年今不见,千里每相思。 客枕新愁重,佣书旧业卑。 梁鸿仍海曲,与尔负明时。 注释:倘若登上朝台望,应怜去雁迟。上朝台望:登台而望。梁鸿,即梁鸿妻孟光,东汉隐士夫妻。梁鸿在洛阳一带教书谋生,因生活困窘,妻子孟光只好去为人洗衣做饭,两人相依为命。梁鸿曾三次辞官归家,但每次都被官府挽留,于是他只好再返故里。后因不愿出仕,隐居于霸陵山中
注释: - 送季平之澳门,兼订来约 其二:送别季平前往澳门,并和他约定了未来的会面。 - 己亥稿上,清光绪二十五年春、夏:这是作者的手稿,写于清光绪二十五年春天和夏天。 - 预计重逢日,归途六月中:我预计在重逢的日子,归程将在六月结束。 - 山川仍古越,人物几英雄:山川依然如旧,人物多有英勇之士。 - 把酒酹江月,卸帆谈海风:举杯祭奠江上的明月,解下船帆谈论着海洋的风。 - 行期早吾告
【注释】 南国:指南方。中年节:端午节。 西风下水船:秋风萧瑟,水波荡漾,小船顺流而下。 溪声喧百里:溪流声在山谷间回荡,声音传得很远。 峰影蘸双莲:山影倒映在水中,仿佛是两只莲花。 野祭人呼鬼:野外祭祀时,人们呼唤神灵。 温汤客试泉:温泉浴场中,客人试饮泉水。 团栾明月上,照梦鹤山前:团团的明月升起来,照亮了梦中的鹤山。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赴任途中的端午佳节
【注释】 抵饶平作(zhǐ ráopíng zuò):到达饶平时所作。抵,到达;饶平,地名,今属福建。作,即诗。稿,原为写作的草稿。 鼓角声何处:指鼓角声在何处回荡。鼓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指挥进退的器具。 残碑不可寻:残破的石碑已经无法寻找了。 田功迫秋急:农事繁忙,秋季到来得很快。 山气入城深:山区的雾气弥漫到城中。 旧俗仍高髻:过去的习俗仍然流行高发髻。高髻,高挽起的发髻。 遗民半客音
寄怀谢四颂丞台湾 其四 遥忆登临处,今应付卧游。 吹云孤笛夜,落月万山秋。 挂壁舆图改,寻碑屐齿留。 年来腰脚健,还似旧时不? 译文: 回想起曾经登高远望的地方,如今只能躺在床上游玩。夜晚吹起孤独的笛声,落月映照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秋意渐浓。墙上悬挂着新的地图,我试图寻找昔日留下的足迹,却只能在脚下的石碑上发现曾经走过的痕迹。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身体状况似乎没有变化
山中五六月,云过雨来时。 岚气阴晴变,秋衣早晚宜。 畲民安世业,茶客话墟期。 行道未应倦,夕阳蝉满枝。 【注释】 1. 凤皇:即凤凰,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吉祥鸟。 2. 五六月:农历五月和六月,指山中的春夏之交。 3. 过:经过。 4. 岚(lān):山间的云雾。 5. 阴晴:天气的阴暗与晴朗。 6. 秋衣:秋天的衣物。 7. 畲(shè)民:指生活在山林中的少数民族。 8. 茶客
寄怀晓沧上杭兼示族人其一 落日琴冈路,秋风练水潮。 寄书迟远道,拔剑舞中宵。 当世自饥溺,此行何寂寥! 阳明碑下过,大树影萧萧。 接下来为您展示这首诗的译文以及赏析: 诗句释义 1. 落日琴冈路:夕阳照耀着琴冈的路,暗示着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美。琴冈是一个地方或地名,可能与诗的主题有关。 2. 秋风练水潮:秋风扫过平静的水面,激起阵阵波涛,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动荡。 3. 寄书迟远道
寄怀谢四颂丞(其三)清光绪二十五年秋,诗人丘逢甲于台湾台中赋诗,怀念友人,感慨时事。此诗以芙蓉、燕子等意象,描绘晚秋景色,抒发对旧友的思念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秋水芙蓉国,斜阳燕子家。 青衫封敝簏,红烛赏残花。 历劫多情在,寻春故约差。 壶芦墩畔月,冷照旧琵琶。 注释: 1. 芙蓉:荷花的一种,常在秋季盛开,此处借指秋天。 2. 燕子:常用来象征家庭或亲人,此处可能指朋友或故居。 3.
【注释】 抵饶平作 其一:抵达饶平原,创作了这首诗。稿下,即草稿下。清光绪二十五年秋、冬:指1899年(戊戌)至1900年(庚子),清政府推行新政,变法图强。 群峰青不断:山峦苍翠,连绵不断。 叠磴出林间:山路蜿蜒曲折,穿过树林。 雨洗飞龙径:经过雨水洗涤,山路上犹如飞腾的龙一般。 云藏大鸟山:云雾缭绕,如同一只巨大的鸟儿栖息在山峰之上。 南流收粤海:指南方的水流入大海。 北峤拱闽关
【注释】凤皇:凤凰,古代神话传说中能飞的鸟类。 【赏析】《题大观亭》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通过描绘大观亭一带秀丽的山水风光,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平易浅白,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情趣。 “磴道千回转”意思是说山路盘旋曲折,回环往复,形容山路险峻。 “连峰接凤皇”指的是山峰连绵不断,山势高耸,好像和凤凰山相接。 “秋近谷风凉”指的是秋天到来的时候,山谷里的风特别凉爽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