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
让我们来分析这首诗。 原诗句: 1. 星洲喜晤容纯甫副使,即送西行其二(庚子稿,清光绪二十六年) 2. 七十尚如此,吾徒愧壮年! 3. 排云叩阊阖,救日出虞渊。 4. 异域扶公义,神州复主权。 5. 柬之原未老,终仗力回天。 接下来是对应的译文和注释: 译文: 1. 星洲喜遇容纯甫副使,随即启程西行。 2. 虽然已经七十岁,但我们的志气依然如旧。 3. 冲破云层叩问皇宫,拯救太阳从暗处升起
【注释】 己亥,指农历的已亥年。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乾坤,天地。此夕,除夕之际。纷纭,纷繁复杂。慷慨,激昂、慷慨悲歌的意思。短,短小的诗。长,长的诗。家宴,家人团聚的宴会。儿女,儿女们,即儿孙辈。门符,古代用两块木片象征门神的图符。围炉,围着火炉取暖。守岁,除夕夜不睡觉,通宵达旦,为新的一年送旧迎新。酒杯,指酒壶。深,浓烈。 【赏析】 这是一首除夕之夜感怀之作
这首诗是诗人游双髻山时的即兴之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绝代双鬟影,曾从海上看。 绝代双鬟影,指的是双髻山上的两个山峰,如同绝代佳人般美丽。曾从海上看,表示诗人曾在海上欣赏过双髻山的美丽景色。 入山群石怪,倚树一庵寒。 入山群石怪,形容进入双髻山后,看到的各种奇特的岩石景观。倚树一庵寒,则描绘了一座简陋的庵堂,依偎在树木之间,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岭瘴消文贝,岩香孕素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作者身世、写作背景等进行分析判断。“鸡黍三年约,莺花二月时”的意思是:三年前,我们曾相约在春天到乡下相聚。如今,春暖花开的二月里,我正想与你相聚,而你却远道而来。“喜谢颂臣由台至”,意思是:我高兴地来迎接你的来访。“海上惊相见,山中喜可知”,意思:你在海上意外地相逢,在山里意外地重逢。“春篘酒方熟
【注释】 长安月:指月亮。 沧海客:指在海上漂泊的旅客。 越台:浙江绍兴城北的古越王城,相传是越王勾践筑的土台,后成为观潮胜地。 【赏析】 《对月》是近代诗人秋瑾的代表作之一,作于1904年(光绪三十年)。当时秋瑾因参加光复会和同盟会有志于反清革命,而遭到清政府的通缉。这首诗就是她在被清政府通缉后,于杭州西泠印社附近的孤山上赏月抒怀的作品。诗中表现了女革命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坚贞不屈的精神。
【解析】 “桂林多胜境,藩伯况雄才”是全诗的首句,起兴。这两句既写景又叙事,交代了诗人寄给友人张坚白的缘由。“藩伯”是古代对地方长官的尊称,“藩伯况雄才”意为藩镇(指地方大官)还称得上雄才。这二句以景衬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慕之情。 颔联承接上文,进一步写景抒情。“未敢论时局,惟应借酒杯”,这是说:我不敢议论时事,只好借助酒杯来排遣愁绪。这句是全诗的核心所在,也是诗人在诗中表达的主要思想
星洲喜晤容纯甫副使 ,即送西行 其三 (庚子稿,清光绪二十六年) 注释: - 星洲:指马来西亚的新加坡,这里指作者所在的马来半岛。 - 喜晤容纯甫副使:高兴地与容纯甫副使见面。 - 即送西行:随即出发向西去。 - 其三:这是第三首诗,“其”是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 译文: 在新加坡高兴地与容纯甫副使见面,随即便出发向西行去。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新加坡与副使容纯甫会面后的感怀之作
珠江重有感叠前韵 其一 璧月秋江歌舞新,满船花气荡香尘。 此句描绘了秋天的珠江两岸,璧月如盘,江水波光粼粼,岸边歌舞升平的场景,花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 赵佗死后无英物,收拾江山付美人。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赵佗,即赵氏南越王,他治理南越,使国家强盛。然而在他去世后,南越并未因他的功绩而继续繁荣,反而被中原王朝取代,这反映出历史的无情和英雄的无奈
鲍姑祠,清光绪二十二年之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在鲍姑祠畔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江山海气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满目江山海气阴:诗人站在鲍姑祠旁,眼前是一片辽阔的江山景色,海气阴沉,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这里的“海气阴”形象地描绘了海风带来的潮湿和沉闷,与诗人的心情相呼应。 2. 欲寻越井冈头艾:诗人想要寻找传说中的越井冈头艾草
苦忆扶风马,之罘别几年。 岛云怀义士,海月话神仙。 注释:苦忆:深深地思念。扶风马:指汉武帝的使者李陵,字少卿,曾为汉武帝驾车,因战败归降匈奴单于,武帝欲杀其家小,李陵上书求生,遂免其一死,后李陵投降了匈奴,武帝大怒,但念其有功而赦他,李陵在长安做官,汉武帝派使者持节去匈奴,要李陵以天子之尊去匈奴与单于对话,李陵不愿出使匈奴,于是便写了一首悲凉的诗寄给汉武帝,诗中有“今时登高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