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端
【注释】 元:最。 空空空:无,没有。 静喧语默本来同:寂静与喧闹、说话与沉默本来就是相同的。 梦里何曾说梦:梦中又怎会是梦,即梦境中的事都是真的。 有用用中无用:有用处的地方反而显得没有用处。 功里施功:做事时反而不费力(功,做事)。 还如果熟自然红:如果熟练了,自然就会变得像红色那样鲜艳。 莫问如何修种:不要去问如何种植。 【赏析】 “西江月”是词牌名,又名“秋香润色》、《满庭芳》等。双调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天地合德的典范,龟蛇二物,也是禀受了天地造化的。月亮在朔日之夜出现于天,于是有了“蟾乌遇朔合婵娟”的美丽景象。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使宇宙万物得以运转不息。 这两句诗描绘了自然现象和天象变化的美妙图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一个爱情故事,它讲述了牛郎与织女因天河阻隔而无法相见,但他们的爱情却感动了天帝
对镜不须强灭,假名权立菩提。色空明暗本来齐。真妄体分两种。 悟则便名静土,更无天竺曹溪。谁言极乐在天西。了则弥陀出世。 注释: 1. 对镜不须强灭:意思是不要过于执着于外貌和形象,因为这些都是外在的,是虚幻的。 2. 假名权立菩提:这里的“假名”指的是佛教中的“假名法”,而“权立菩提”是指暂时建立某种修行的方法或目标。 3. 色空明暗本来齐:这里的“色”指的是物质世界
【注释】 1. 无佛修:没有佛教的修行。2. 无法说:指没有可以说法的道理。3. 丈夫智见自然别:大丈夫的智慧能够看到事物的本质,与一般见识不同。4. 出言便作狮子鸣:说话时就像狮子一样威武雄壮。5. 不似野牛论生灭:不像野牛那样只知道争论事物的生死变化。6. 无为是道:无为就是道。7. 心如太虚:内心要像太虚空一样广大无边。8. 外物来而受之:外来的事物来了接受它。9. 不与物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西江月·十二首》之一。全诗如下: 人我众生寿者,宁分彼此高低。 法身通照没吾伊。念念体分同异。 见是何曾是是,闻非未必非非。 往来诸用不相知。生死谁能碍你。 注释解释: - 人我众生寿者:指的是人类和其他生命体,都是众生。 - 宁分彼此高低:宁愿不分彼此,不计较地位高低。 - 法身通照没吾伊:佛法的本体是无我和超越一切对立的。 - 念念体分同异
采珠歌 贫儿衣中珠,本自圆明好。不会自寻求,却数他人宝。 数他宝,终无益,只是教君空费力。争如认取自家珍,价值黄金千万亿。 此宝珠,光最大,遍照三千大千界。从来不解少分毫,刚被浮云为障碍。 自从认得此摩尼,泡体空花谁更爱。佛珠还与我珠同,我性即归佛性海。 珠非珠,海非海,坦然心量包法界。任你尘嚣满眼前,定慧圆明常自在。 不是空,不是色,内外皎然无壅塞。六通神慧妙无穷,自利利他宁解极。 见即了
《西江月》十二首 妄想不须强灭,真如不必希求。本源自性佛齐修。迷悟岂拘先后。 悟则刹那成佛,迷则万劫沦流。若能一念契真修。灭尽恒沙罪垢。 注释:妄想不需要刻意去消除,真正的“真如”也不需要过分地去追求。人的本性中就包含了佛的本性,修行与不修行,迷与不迷,都无所谓先后。一旦明白了这个道理,瞬间就能成佛;如果迷失了本性,就会在无边无际的轮回之中沉沦。如果能一心一意地修持,就能消灭所有的罪孽和罪恶。
西江月·十二首 《西江月·十二首》是南宋词人姜夔所作的一组词,共十二首。此组词以佛教“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生灭为喻,借佛说“如来藏”之妙体,说明宇宙间一切事物皆由心造,心即是道;又指出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都是相对的。全词意境高旷清奇,境界宏大,语言精工,富有理趣。 本自无生无灭,强将生灭区分。只如罪福亦何根。妙体何曾增损(注释:本来没有生死的变迁(即生灭),却硬要将生与灭分开来说
这首诗是《西江月》十二首中的一首,其译文如下: 我本性与诸佛性相同,所有地方的佛性也是如此。蟾蜍的影子在寒泉上照耀,月亮照耀着无数个湖泊。 微小的时候难以辨识,大的时候充满了三千世界。无论是高是低、是方是圆,都无法分辨它的长短和深浅。 注释:我本性与诸佛性相同,所有地方的佛性也是如此。蟾蜍的影子在寒泉上照耀,月亮照耀着无数个湖泊。微小的时候难以辨识,大的时候充满了三千世界。无论是高是低、是方是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七言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一、注释与译文 1. 玉走金飞两曜忙:指太阳和月亮的光芒闪烁,象征着时间流转迅速。 2. 始闻花发又秋霜:春天的花刚刚开放,秋天就飘落了叶子,意味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3. 百年都来三万日: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一百年左右,但实际上可能只有三万年。这是对生命短暂的一种夸张表达。 4. 其间寒暑互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