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镜不须强灭,假名权立菩提。色空明暗本来齐。真妄体分两种。
悟则便名静土,更无天竺曹溪。谁言极乐在天西。了则弥陀出世。
对镜不须强灭,假名权立菩提。色空明暗本来齐。真妄体分两种。
悟则便名静土,更无天竺曹溪。谁言极乐在天西。了则弥陀出世。
注释:
- 对镜不须强灭:意思是不要过于执着于外貌和形象,因为这些都是外在的,是虚幻的。
- 假名权立菩提:这里的“假名”指的是佛教中的“假名法”,而“权立菩提”是指暂时建立某种修行的方法或目标。
- 色空明暗本来齐:这里的“色”指的是物质世界,而“空”则是佛教中的一种哲学观念,即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空的。
- 真妄体分两种:这里的“真”指的是真实的、本质的事物,而“妄”则是虚假的、表象的事物。
- 悟则便名静土:意思是一旦觉悟,就可以达到一种清净的境界,也就是“静土”。
- 更无天竺曹溪:这里的“天竺”指的是印度,是中国佛教传入之前的一个地名;而“曹溪”则是佛教中的一个地名,位于中国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罗坑镇。
- 谁言极乐在天西:这是一句反问句,意思是谁说极乐世界在西方呢?
- 了则弥陀出世:这里的“了”指的是觉悟,“弥陀”则是大乘佛教中的一位菩萨,名为阿弥陀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禅宗修行的诗,通过描绘禅宗修行的过程和境界,表达了禅宗修行者对于真理的追求和领悟。诗中通过对比世俗世界的虚幻和禅宗修行的清净,强调了禅宗修行的重要价值。同时,诗中的一些用语也体现了禅宗修行的特点,如“假名”、“真妄”等。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禅宗修行的精髓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