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端
绝句六十四首 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 阴阳再合生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 注释: - 道:在道教中,指的是宇宙的原始状态,是一种无法用常规思维理解的存在,被视为万物的根源。 - 虚:虚无代表无形无质的状态,这里指道本身是超越物质形态的抽象概念。 - 气:古代哲学中,气被认为是万物生成和变化的基本元素,与阴阳相对应,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 - 一炁:一炁即“一气”
绝句六十四首 坎电烹轰金水方,火发昆仑阴与阳。 二物若还和合了,自然丹熟遍身香。 注释 - 坎电烹轰金水方:在古代哲学中,“坎”代表北方,与“电”结合象征着北方雷声闪电的意象。“烹轰”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力量的强烈爆发。“金水方”指的是五行中的“金”和“水”的交汇之地,这里暗示着一种能量的汇聚与转化。 - 火发昆仑阴与阳:此处“昆仑”是神话中的神山,常被视为道教仙境的象征
绝句六十四首 离坎若还无戊己,虽舍四象不成丹。 只缘彼此怀真土,遂使金丹有返还。 注释 - 离:八卦之一,代表火。 - 坎:八卦之一,代表水。 - 戊己:五行之土。 - 四象:指青龙、朱雀、白虎、玄武。 - 真土:指真正的土元素。 - 金丹:道家术语,指内丹。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一种哲学和道教思想。诗中“离坎若还无戊己”意味着在离(火)和坎(水)的关系中,没有戊己土的参与
【注释】: ①日居离位:太阳运行在黄道上。离为阳,故称日居离位。翻为女:指月亮运行于黄道上的轨道。②坎配蟾宫:月亮运行的轨道与天上的月宫(传说中月宫是蟾蜍的家)相似,所以叫“坎配”。③管见:指个人的见解。④事高谈:指对这种天象的解释进行过高、过大的议论。 【赏析】: 这首诗以咏物起兴,借咏月亮来表达自己的感慨。首句写月亮运行在黄道上,却成了阴性;二句写月亮的轨道与月宫相似,却被说成了男性的象征
注释: 坎为水,离为火。坎位中心是水(肾),离宫腹里有阴(心)。从此变成乾健体(心火亢盛),潜藏飞跃(心火)尽由心。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个从内到外的过程,首先是在内心层面的变化,然后是身体层面的改变。这个过程象征着一个人的成长和变化。 首句“取将坎位中心实”,意指在内心深处吸取了坎位的水元素(肾水),使其充实。这里的“取将”是一种比喻,表示从内心汲取。 次句“点化离宫腹里阴”
诗句大意是描述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来修炼和理解道家的玄妙之学,最终达到炼制金丹的目的。下面将逐一解析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先把乾坤为鼎器:此句意味着先要像对待鼎器一样去理解或准备“本心”。鼎,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重要的象征或基础,此处指代人的本性、道心。 - 次抟乌兔药来烹:次,表示其次;抟,意为抟聚或凝聚。乌兔,指的是月亮中的黑影,这里可能隐喻着某种神秘力量或能量。药
绝句六十四首 吞津纳气人行道,有药方能造化生。若无真种子水火,犹将空铛煮至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通过咽津纳气和吞服药方来修炼的艰辛过程。咽津纳气是修行的基本步骤,而“有药方能造化生”则表明了药物在修炼中的重要性。然而,如果没有真正的种子(即丹药),则只能使用水火进行炼制,这无疑增加了修炼的难度。 诗的开始部分“咽津纳气是人行”,描述了修行者通过咽津纳气这一行为来进行修炼
【释义】 梦见拜谒西华真人,来到九天仙境;真人授给我指玄篇,其中简易无多语,只是教人炼汞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自述在梦中遇见了一位仙人,得到了一本《指玄篇》,从而启发了他的灵感。全诗用词精炼,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于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于炼丹术的痴迷之情。 “梦谒西华到九天”一句,描绘了诗人梦寐以求地拜访西华真人,最终抵达九天仙境的场景。这里的“九天”代表着仙界,象征着诗人对于超凡脱俗
绝句,又称四句诗或四言诗,是汉语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虚心实腹义俱深 - 虚心:指内心谦逊,不自满,能够容纳他人的意见和批评。 - 实腹:指身体强健,有充实的内在力量。 - 义俱深:表示这两者都有深远的含义。 2. 只为虚心要识心 - 识心:指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 强调了虚心与识心的关系:只有通过谦虚的心态
诗句原文: 竹破须将竹补苴,覆雏当用子为之。 万般非类徒劳力,争似真铅合圣机。 注释: - 竹破:竹子破了 - 须将竹补:必须用竹子来修补 - 覆雏:覆盖小鸡 - 当用子为之:应该用种子来补种 - 万般非类:所有的这些都不属于同类 - 徒劳力:白费力气 - 争似真铅合圣机:与使用真铅配合圣机相比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物“竹”和“雏”为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界万物相生相补、循环往复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