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敞
【注释】 1. 箫鼓:管乐器。军中乐:军队的乐曲。 2. 旌旗:旗帜。岁晚:一年将尽的时候。 3. 昂扬:振奋,振奋。双剑舞:指剑舞,剑舞有激昂之意。 4. 慷慨:情绪激昂。万人歌:万人齐唱。 5. 睥睨:斜视,注视。荆衡:即荆山、衡山,均为古代名山。 6. 腾凌:腾飞,冲上。虎兕(sì):野兽。 7. 杀气:凶猛的杀气。 8. 横绝:横渡,越过。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今湖南省。波:波浪
【注释】: (1)永叔西斋:指宋王安石。永叔:宋人称其为王永,故称。 (2)冲卿:指宋司马光。 (3)知陜府:即任陕西布政史的官职,司马光曾于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至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两度任此职。 【译文】: 我请求做一州之牧,终于无际涯。 你看那佩铜虎的人,好像要飞上青天。 陕西本是我的职责,憩棠成棣华。 优游在山河胜地,怎能不厌多风沙。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
【注释】: 江水不可越,扁舟浮夕阳。——江水无法渡过,扁舟在夕阳中漂浮。 高秋露寥落,远树出毫芒。——深秋时节,露水稀薄,远处的树木露出尖尖的树叶。 涧水清兼浊,山苗绿映黄。——山涧里的水清澈又浑黄,山上的幼苗绿中泛着黄色。 渔翁岂招隐,何待唱沧浪。——渔翁怎么要隐居呢?何必等待到沧浪去。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以“江”“夕阳”“秋露”“远树”等为题材,用“清”“茫”等为修饰语
【注释】 芜城:今江苏扬州。 幽寻:幽寂地寻访。 凄悽(qīqī):凄凉悲切貌。 阴虫:指蟋蟀、萤火虫等夜行性昆虫,这里借代秋天。 隋宫变芜蔓:意思是隋炀帝的宫殿被草蔓遮蔽,成为野草丛生的废址。 楚分:楚汉争霸的形势变化。 自是伤亡国:意谓因自己国家的衰败而遭受灭亡。自是,就是“由于”。 非关:与……无关。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武德七年(624)。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对隋亡和唐朝初年政治形势的感慨
注释: 1. 闭关予非用:我隐居是为了不被世俗所使用,不是为了炫耀自己。 2. 适野子能谋:在野外,儿子可以谋生。这里比喻作者隐居是为了养志。 3. 卒岁共优游:终年一起游玩。卒,尽。 4. 清诗状景物:清新的诗歌描绘了优美的景色。 5. 秀气豁霜秋:秀美的景色使人心胸开阔,仿佛秋天的霜气都消散了。 6. 篇终寄一笑:最后寄希望于一笑。 7. 因以缓心忧:因此缓解了心中忧虑。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形式的鉴赏。 首先理解诗句的大意。“喜晴寄彦猷”是第一句,意思是:盼望晴天,把喜讯寄给远在异乡的朋友。“积阴向十日”,是第二句,意思是:连续十多天阴雨连绵。“不见江南山”,是第三句,意思是:看不到江南的青山。“何意浮云尽”,是第四句,意思是:哪曾想到乌云全都散尽了。“依然庭户间”,是第五句,意思是:阳光依旧照进庭门。“芳草晚已歇”,是第六句,意思是:花草都已凋谢了
卜居 清波照荜门,垂柳拂危轩。 静境偏相慰,鸣禽时一喧。 羡鱼还结网,引水自疏源。 啸傲陶唐世,幽忧不可谖。 注释: 卜居:《诗经·小雅》中有一首《伐木》诗,其中提到“爰居爰处,爰笑爰语”,即指隐居的意思。这里的“卜居”是指隐居生活。 清波:清澈的河水,象征着宁静和纯净。 照:照耀。 荜门:简陋的门。此处指隐居之处。 危轩:高高的阁楼。此处指隐居之所。 静境:宁静的环境。 偏相慰:特别安慰。
【注释】 夜分:深夜时分。逾望月弥晚,宵分在东窗:过了半夜,月光越发显得明亮了,我坐在窗前的书桌旁赏月。逾,通“愈”。逾望,越看。弥晚,越发。宵分,深夜。 随风漏疏隙,散彩夺寒釭:风从窗户的缝隙中吹进来,月光像彩色的流光一样透过窗子,照亮了书桌上的灯盏。漏,指漏壶,一种计时器。 留玩坐忘寐,启书对空缸:我留连欣赏着这美丽的月光,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启书,打开书本。空缸
杨十一去世之后重登见山楼有感 平生交一臂,观化此山川。 俯仰成陈迹,高低俱绝弦。 浮云杳何处,衰病兀萧然。 扰扰红尘合,谁予慰目前。 注释: 1. 杨十一去世之后重登见山楼有感:杨十一去世后,诗人重登见山楼,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2. 平生交一臂,观化此山川:一生之中只有一个人与我交好,而我在这里观瞻着这山河大地。 3. 俯仰成陈迹,高低俱绝弦:低头仰望,抬头俯瞰,都变成了过去的痕迹
重阳节时得到景烈送酒 岁末看到黄色的菊花,悲叹着秋日空然无情感。 故友岂知我?朋聚共酌酒正适宜人生。 举杯遥向朋友相属,目送归鸿直到声音消失。 沉醉后睡在东篱下,这也是一种陶渊明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