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庚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表达对家乡和亲人思念之情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次月山少监客京韵 - “次月”指的是下一个月,即农历的八月,“山少监”是指一个职位较低的官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下一个月(农历八月)的时候,一位名叫“山少监”的人会去京城。 匹马搀春入帝京,秋深犹未问归程 - “匹马搀春”形容一个人骑马带着春天的气息,“搀”在这里是陪伴的意思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思想感情的理解掌握。此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锦囊”喻郑虔的才情,以“三爻”指郑虔的人品。“吟情六义初删后”,“三爻”即《易经》的六十四卦,郑虔曾用此来写诗,所以“六义”也成了他的诗作中的一部分。“放旷嗣宗应绝俗,清狂太白不妨仙”,郑虔为人放旷不羁,与李白齐名。最后两句说如今海内没有工部(杜甫),谁还肯给郑虔寄诗呢? 【答案】 起敬英声亦有年,酒边曾见锦囊篇。
【注释】 屹立浮图:指宝林寺中的宝塔。可摘星:形容宝塔高耸入云,如同能摘下星星一样。吟边喜与客同登:在吟诗的旁边高兴的和客人一起攀登。阑干:栏杆。六曲又六曲:指登上了宝塔的每一层,都有曲折的回廊。梯级一层又一层:指登上了宝塔的每一层,都有层层的石阶。极目江山无障碍;极目:极目远望。无障碍:没有阻碍。着身霄汉欲飞腾:着身:指身体附着在。霄汉:天空。欲飞腾:想飞到天上。雁来疑是题名处:雁群飞过
诗句释义与赏析: 诗句解释: 1. “四畅图中四散人”:描述了一幅画,画中描绘了四个人物各自分散在四幅不同的画作之中。 2. “藤床对坐遣闲情”:这四幅画分别对应了四位文人或画家,他们可能在藤床上相互交谈,以消遣时光。 3. “搔头真有爬梳态”:形容这些人物在做头发时的动作显得非常自然,好像在细心打理。 4. “搐鼻应无喷嚏声”:描述他们的鼻子似乎很灵敏,没有发出打喷嚏的声音。 5.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图景,西风萧瑟、细雨绵绵,菊花盛开天际,然而诗人的心情却如这秋天一般黯淡。他感慨世事无常,白发渐生;羞愧于挥霍无度,享用丰盛的美食。诗人渴望回到故乡的田野,但现实却是他只能孤独地面对这凄凉的秋夜。 首联“雨里西风已倦游,老怀悲感不禁秋。”以西风吹动雨中的酒旗,细雨中飘落的菊花为画面,勾勒出一种凄美而又萧瑟的氛围。诗人感叹自己已经疲倦于这世界的纷扰,心中充满了悲伤
诗句释义及赏析 十年湖海叹飘零,晚景投闲百念轻。 - 十年湖海叹飘零:此句表达了诗人在长时间远离故土之后,对于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感到叹息和失落。"湖海"比喻广阔的天地,象征着诗人的广阔胸怀和不羁的性格。 - 晚景投闲百念轻:这里的“晚景”指的是晚年的生活状态或岁月流逝带来的变化。“投闲”即退休后无所事事的状态。“百念轻”说明在这样悠闲的生活中,许多烦恼、杂念都变得不再重要。 看水看山真有味
【注释】 偶述:偶尔叙述。靖节:陶渊明的字。颜渊:孔子的学生,名回。 【赏析】 这是一首自题诗,抒发了作者晚年归隐后的思想感情。 首联“漂泊江湖只自怜”,点出自己飘泊江湖之苦:“自怜”二字道出了诗人内心的酸楚。 颔联“人生穷达信关天”,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命运的认识:人生穷达,全在乎天命。 颈联“五斗岂能留靖节,一瓢亦足乐颜渊”,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于名利富贵的淡泊之心:陶渊明有五斗米而不愿做官
【注释】 观史:读《资治通鉴》。 梧风萧瑟雨初晴:梧桐树的树叶被风吹得飒飒作响,刚刚停过一场雨,空气清新。 凉入书堂夜气清:清凉的空气进入书房,夜晚的空气中带着清凉。 耿耿兰灯照千古:耿耿(明亮的光)的灯火照亮了千秋万代。 迟迟莲漏转三更:迟迟的莲花计时器转动着指向三更天。 力于兴废应难助:对于国家兴衰成败的忧虑,自己难以帮助。 气为忠邪几不平:自己的气节与忠诚正直的品行,几乎无法维持平衡。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乘风飞步碧崔嵬,万壑千岩入眼来。” - 注释:乘着风吹,我像踏云一样飞跃在高耸的山峰之上。 - 译文:我如同乘着风,飞翔在青翠而陡峭的山峰上,眼前出现了无数深谷和山崖。 第二句:“古甃直穿沧海破,浮图高拂白云开。” - 注释:古老的石砌直接穿过海水的裂口,仿佛能穿透那无边的大海;佛像高耸,与飘动的白云相互辉映。 - 译文:古老坚固的石块直接穿越了海水的裂开之处
寓浦东书怀 子规声里已非春,消遣光阴只苦吟。 肘后无方医白发,床头有易胜黄金。 年来不作功名梦,老去全休富贵心。 独抱焦桐游海角,纷纷俗耳少知音。 注释: 1. 子规声里已非春:指杜鹃鸟的叫声中已经没有了春天的气息。子规即杜鹃,春天时鸣叫,到了深秋就停止鸣叫了。 2. 消遣光阴只苦吟:用诗歌来消磨时光,但只是痛苦地吟咏。 3. 肘后无方医白发:比喻没有好的方法可以解决白头发的问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