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玑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句。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万法先除病,谁能识病多。”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佛教的观点,即所有的事物(万法),包括人的心灵(病)都可以通过修行和觉悟来消除。这里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 第二句: “因来净名寺,认得老维摩。” 注释:这里的“净名寺”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寺庙或者是一个象征性的场所。而“维摩诘”是佛教中的一个著名人物
穷冬逆旅身,薄宦此艰辛。 渡水添愁思,看山忆故人。 烟生村落晚,雨过竹松新。 昨夜还乡梦,逢君苦未真。 注释: 1. 穷冬逆旅身:在严寒的冬天里,我独自在外旅行。 2. 薄宦此艰辛:我的官职微薄,因此生活十分艰难。 3. 渡水添愁思:我在过河的时候,更加思念故乡。 4. 看山忆故人:我在欣赏美丽的山水时,想起了远方的朋友。 5. 烟生村落晚:夕阳西下,村庄里的炊烟袅袅升起。 6. 雨过竹松新
【注释】 1.净光山:在安徽泾县,以石壁、古松著称。四首:指作者游山时所见的四景。宿觉庵:山中建有觉庵,为诗人所居。 2.行向最高处:走到山顶时。惟将物色参(sī):只把景色观赏一番。物色:景象。 3.郡城依薮泽:郡城依傍在低洼的沼泽地带。郡城:古代行政区划单位。薮泽:水草丛生之地。 4.地势转东南:地势逐渐转向东南。 5.对景身垂老:面对景物,诗人已垂垂老矣。对景:面对景物。身垂老:指年纪渐增
【注释】 ①净光山:位于中国福建省,相传为唐代高僧鉴真大师的道场。②宿觉庵:位于净光山中,为禅宗圣地之一。③名从古昔传:名字由来已久,代代相传。④汲水记前贤:指汲取山泉水以供饮用,此乃前贤所为。⑤雨露馀根在:意指树木虽经风雨侵袭,仍能留下生机。⑥荆榛细蔓缘:荆棘丛生,小藤蔓攀缘其间。⑦困来求一盏:指在困顿之中,寻求一杯酒来解乏。⑧打坐亦安禅:即使不进行打坐修行,也能使心境平静。 【赏析】
雁山 雁山深处又偏僻,无数石岩奇又怪。 都是僧人居住地,最先谁得知此景? 随着时日多变化,前辈少题诗赞美。 南渡名方著史册,唐人不到此地游。 注释: - 雁山:指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附近的一处山峰,以其秀丽的山水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 深又僻:既深又偏僻,形容雁山地理位置偏远,不容易到达。 - 无数石岩奇:意指雁山中有许多奇特的岩石,形态各异。 - 皆是僧分住
【解析】 “又寄”是题目,意思是说这首诗又是寄给谁的。“庭深自无暑”,庭院深深却没有感到酷暑,说明诗人在庭院深处,有凉快的环境;“苔径复萦纡”,“苔径”指石径。“复”表示重复;“萦纡”形容曲折。意思是石径弯弯曲曲,幽深难测。“宾客不长到”,客人不常来拜访;“儿童亦可娱”,“儿童”指家中的孩子。“可”可以;“娱”娱乐。意思是孩子也可以得到快乐。“荷花晴带粉”,荷花在晴天的时候带有粉红色
净光山四首宿觉庵 屋自与山背,西原景最清。 凉风从下起,新月向前明。 林静闻僧语,田虚见鹭行。 此方多积翠,略似镇南城。 注释: 屋自与山背:屋子背靠着山。 西原景最清:西边的原野景色最为清晰。 凉风从下起:凉爽的风从下面吹来。 新月向前明:新月出现在前面。 林静闻僧语:树林寂静中可以听到僧人的谈话声。 田虚见鹭行:田地空无一物,可以看到鹭鸶在飞行。 此方多积翠:这里有许多绿色的树木。
谢公曾步处,石鼓尚依然。 地狭川多涨,山高浦欲旋。 不因诗句说,更复有谁传。 怀望徘徊久,寒郊起暮烟。 解析与赏析: 1. 谢公曾步处,石鼓尚依然。 - 关键词: 谢公, 石鼓山 - 释义: 此处提到的“谢公”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诗人谢灵运。他在此地留下了足迹,而“石鼓山”是一处自然景观,以石鼓命名。 - 赏析: 通过提及历史人物和地名的结合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慎中的代表作。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 斗建魁星地,城隅李氏亭。 - 这句话描述的是李氏山亭的位置。"斗建魁星地"指的是李氏山亭位于斗魁星的位置,即山亭坐落在一个有利于观星的高地。而"城隅李氏亭"则表明这个位置靠近城墙,可能也具有某种战略或文化上的意义。李氏山亭可能是为了观星而建立的,也可能是与当地的文人雅集有关。 - 竹高随路有,山静隔江青。 -
【注释】 ①大龙湫:指大龙湫温泉。②贴石流:形容水流与山石紧贴。③坼(chè):裂开,分开。④半空浮:形容瀑布高悬在半空中。⑤相乱:交错、纷杂。⑥忽自由:忽然任其自然。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大龙湫的绝句。大龙湫温泉位于江西九江市彭泽县北部,是一处天然矿泉,有“天下第三沸”的盛誉。诗人对温泉景色的描写非常形象,生动。首联写瀑布水势浩大,气势磅礴;颔联写瀑布凌空而下,犹如山崩地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