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泓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要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具体的分析。“铜箸”指铜制的筷子。“双文”,指《西京杂记》中“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同车归成都”之事,后来泛指夫妻。“博山香”,即博山炉,用香料烧之,香气四溢。此诗写于丁卯年春天,诗人久居芙蓉湖外,怀念妻子。诗以“铜箸”、“红窗”、“暖语”
【注释】 丁卯:即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 芙蓉湖:位于南京。 久阔:久别。索:索取。 徐淑之遗:指徐淑的遗物。 一过聊代晤言:路过时,暂且代为会面。 十年定不漫灭:十年后一定不会忘记。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南京离居期间,思念妻子的心情。全诗以葡萄、双文、银彄三物起兴,写思妇之相思,最后点明“其八”题旨,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怀念之情。 首句“果仁乱渍懊离时”,意思是说葡萄果实被乱渍了
【诗句】 曲尘罗剪麝尘封,淡紫殷红叠几重。 想得双文曾插髻,梦回檀枕坠香浓。 【译文】 玫瑰花瓣如同被剪刀裁剪过一般,芳香四溢;淡紫色与深红色交错在一起,层层叠叠。 我想到双文曾经把玫瑰插在发髻上,梦中回到她身边,闻到了她身上的香气。 【注释】 1. 曲尘罗剪:形容玫瑰花瓣像用曲尘和罗剪整理过一样整齐。 2. 麝尘封:指玫瑰的香味浓郁。 3. 淡紫殷红:指玫瑰的颜色。淡紫色和深红色交错在一起
丁卯年春夏,我离开芙蓉湖居住地,久违了丁娘的索求,也多次接到徐淑的书信,触情伤怀,每一样东西都成了咏物之作。归舟时追记下这些,一过聊代晤言,放在袖中已经十年,定不会遗忘。 其十画袋(丁卯年) 戏拈小笔画轻纱,一对鸳鸯宿浪花。 想得双文惜惊散,故描荷叶与低遮。 注释:丁卯年:指1607年。丁娘:指李清照。她曾写《如梦令》《声声慢》等词赞美她。徐淑:指蔡文姬。她在战乱中被掠到匈奴去,后来回到汉朝
【注释】 丁卯: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年)。芙蓉湖:在杭州。离居:远离。芙蓉湖外,即离开家乡,远离家乡。芙蓉湖:在杭州。芙蓉山。 芙蓉湖畔的景色:久违了,你呼唤我的声音,我多次想念你的信物,思念不已,每样东西都能引起我的感慨,归舟时追忆写下这首诗,一过就是聊代晤言,放于袖子十年不会磨灭。 芙蓉湖畔的景色:白羽扇(丁卯年) 鹅翎鲜莹玉为趺,子晋纶巾雅称无。 想得双文斜掩敛,月明难辨雪肌肤。
【诗句】 平生未学卫夫人,此日题封一字新。想得双文初弄笔,似浓似淡不曾匀。 【译文】 我一生从未学习过名家的书法技巧,今日首次在信上题写了一个字。想到当初张萱和张芝两位姐妹刚开始练字时,字迹虽然不太均匀,但也算得上是工整了。 【注释】 1. 卫夫人:指汉代书法家蔡邕的妻子蔡琰(Yi),以书法名世,被称为“书史上的奇迹”。 2. 双文:张萱和张芝都是东汉时期的著名美女,她们擅长书法
丁卯春夏,余离居芙蓉湖外,久阔丁娘之索,屡勤徐淑之遗,触绪萦思,每物成咏,归舟追录,一过聊代晤言,置袖十年定不漫灭。 【注释】 丁卯年:指宋理宗淳璊三年,公元1247年。芙蓉湖:又名芙蓉浦,是杭州的名胜之地。丁娘:作者的妻妹,即作者妻子的妹妹。双文:这里指《西京杂记》卷五载汉班婕妤被赵飞燕谗害后入宫为妃,因思念故人而作《自君之出矣》。鱼子红编:织有鱼子纹的丝帛,古代妇女用以系佩巾的带子。燕子尾
《感遇其二》,丁卯年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此诗为诗人所感时事所作,抒发其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与自身命运的感慨。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释义及赏析: 1. 一顾难酬暗有期:诗人在一次偶遇中,未能得到对方的重视或赏识,但内心并未因此而感到失落。他明白,自己的才华和努力终将得到认可,只是时机尚未成熟而已。这里的“一顾”指的是对方仅是匆匆一瞥,而“难酬”则表达了他对不被重视的无奈。然而
注释: 1. 丁卯年春夏,我离开了芙蓉湖外,很久没有见到丁娘的索求,屡次收到徐淑的遗书,触动了思绪萦绕,每样东西都能成为我的咏诗素材,回家后追忆着写下此诗。一过就是聊以代替晤面的话,搁置在袖子里十年不会变淡。 2. 沉香炉(丁卯年) 3. 博山曾一起摩挲,犀牛角分开了一掬多。 4. 想得到双文深意在,最适宜的地方是温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丁卯年春夏时节,远离家乡、久未见面的情景
【注释】 芙蓉:荷花的美称。丁卯年:指元代至正二十四年(1364)。龙涎石叶:即龙涎香,一种香料。双文:即双文香,一种香料。语香花气一时闻:意为香气与花香同时飘溢。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芙蓉湖的荷花和其上所生双文香。诗人通过描绘荷花、荷叶、荷珠等物象的形态、色泽,表现了荷花的美丽动人。诗人还通过描写荷花的香味和花瓣上的露珠,表达了自己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