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窗暖语篆烟长,拨火金钗事莫忙。
想得双文羡双箸,一生同守博山香。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要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具体的分析。“铜箸”指铜制的筷子。“双文”,指《西京杂记》中“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同车归成都”之事,后来泛指夫妻。“博山香”,即博山炉,用香料烧之,香气四溢。此诗写于丁卯年春天,诗人久居芙蓉湖外,怀念妻子。诗以“铜箸”、“红窗”、“暖语”、“篆烟”等为意象,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拨火”句,点明时间是夜晚,“金钗”指女子头上插着的金簪,这里用来暗指其人的身份。“想得双文羡双箸”化用《西京杂记》中“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同车归成都”之事,暗示自己渴望能像卓文君和司马相如一样与妻子共守恩爱。最后一句“一生同守博山香”表达了诗人想要与妻子白头偕老的愿望。
【答案】
①铜箸(铜制的筷子);②红窗暖语;③篆烟长;④拨火;⑤金钗(女子头上插着的金簪)
译文:
铜制的筷子在温暖的红窗下点燃了篆烟,我拨火的时候不要忙。
想到那曾经羡慕并一起守护博山的香料的女子,一生都与她共同守护这珍贵的香料。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情的七言绝句。首句点出时间是“丁卯年春夏”时节,交代了地点是在芙蓉湖畔,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第二句由“暖语”而及“篆烟”,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三句写夜深时分,诗人在拨火时,“金钗事莫忙”。这里的“金钗”,既指女子头上的金簪,又暗指其人的身份。第四句“想得双文羡双箸”化用《西京杂记》中“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同车归成都”之事,暗示自己渴望能像卓文君和司马相如一样与妻子共守恩爱。最后一句“一生同守博山香”表达了诗人想要与妻子白头偕老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