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舜民
诗句如下: 左辅沙如水,长春柳未匀。 译文: 左辅的沙岸如同流水般平静,而长春的杨柳还未完全长成。 注释: ①左辅:即“左辅”地名,位于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一带,当时为宋朝边境重镇。 ②水:形容河水流动。 ③长春:形容春天景色美丽。 ④精神:形容官员或文人的气质、风采。 ⑤迎:迎接。 ⑥景物:这里指自然景观,如山景、河流等。 ⑦羃轣:形容梁山附近的风急浪高。 ⑧飘流
【注释】 顺阳:地名。在今安徽淮南市。 已免均房险,宽平喜博山:指顺阳城一带免除了战乱的祸害,治安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喜爱博山这个地方。 园林皆掩映:指顺阳城里的园林树木繁茂,互相掩映着。 麻麦三春暮:指春天快要结束了。 人烟百里环:形容顺阳城外有百里之遥,到处都是人家。 吾行半天下:我行走遍天下一半的地方。 【译文】 已经免除了战乱祸害,这里治安安定,人们安闲自在,喜欢这里的风景。
体之推官侍亲出使,聊书短篇以浼行色 体之是唐代诗人,因父亲去世,随父任官员外出任职。他给同僚写了一首诗,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游梁并困洛,谁是故人情。 “游梁”指的是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一中的“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这首诗中,杜甫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战争带来的灾难。“困洛”指洛阳沦陷,杜甫被俘。“谁是故人情”表达了杜甫对家乡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未尽环中说,俄成剑外行。
诗句翻译:“石与人为一贬,人亡石尚存。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公兮不归北,万里招魂魂” 诗句注释: - 苏子瞻:指苏轼,字子瞻。 - 建中靖国元年(1101): 苏轼在这一年七月自儋州(今海南儋县)贬所归常州而卒。 - 为一贬: 指一起被贬。 - 人亡石尚存: 指人在世时,石在;人死后,石仍存留。 - 坚重质: 形容石头坚硬厚重。 - 浪花痕: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景象。下面是逐句释义: 1.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注释:水环绕着池塘,稻田被竹子围绕,榆树和槿树的果实已经掉落殆尽,只剩下稀疏的花朵。 2.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注释:夕阳映照在牛背上,牛悠闲地躺在那里,没有人休息。几只寒鸦结队归巢,相互陪伴着回到树林。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农村景色
【注释】 邯郸少年:指战国时期赵国的贵族子弟。全盛时:赵国鼎盛时期。人物自都雅:人物风度高雅。幽并儿:指燕赵地区的青年士人。豪气阴相假:豪侠之气暗中相互借重。生求赵王剑,千金不论价:想得到一把赵王(嬴政)宝剑,愿意用千金买。力购燕国姝:强力购买燕国美女。临高起亭榭:登高筑起亭台楼阁。使酒丛台上,夜猎西陵下:在丛台上饮酒作乐,夜间到西陵去打猎。闻说五陵儿,臂鹰驰犬马:听说那些贵族子弟们,擅长射箭
大雪行 晓辞洛水滨,暮宿河之涘。四野漫漫不见人,竟日止能行数里。 浑然天地为一色,渭水南北复何似。五陵鹰犬争合围,十宅管弦初热耳。连宵耿耿照鬓发,迎马点衣犹未已。但得来年春麦熟,暂困泥涂复何耻。 农夫南亩未厌多,却入长安作泥滓。 注释: 晓辞洛水滨:早上离开洛阳的水边。 暮宿河之涘:傍晚在河边住宿。 四野漫漫不见人:四周田野空旷,看不到行人。 竟日止能行数里:一整天只能行走几里路。 浑然:整个
君马黄: 注释: “君”指的是君主或尊贵的人,在这里指代驾车的贵族;“良”,表示优秀。全句意在表达马匹的优秀。 译文: 君王的马是优良的,可以乘骑。仆从和仆人驾驭它,遵守法律和规矩。偶尔可能会因为三面放生而失去前面的目标,但绝不可以在一天之内突然改变策略。 假使四牡,项领无害: 注释: “四牡”指四匹马,“项领”则是指马的颈部和头部,这里强调马的强壮安全。全句表达如果马强壮且安全则无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掌握及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注意“译文”中不能出现诗中的关键词句;然后结合注释翻译,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最后进行赏析,赏析时注意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其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 本诗前两句写登岳阳楼所见之景:树叶落满君山,空阔的水面上荡漾着层层波光。作者用“十分斟酒”“敛芳颜”等词语
【注释】 ①明月:指月亮。 ②裴回:徘徊,这里形容月光照射的边城景象。 ③中夜:半夜时分。 ④锦字:织有花纹的信笺。佳人:美好的女子。怨不归:埋怨自己不能回家。 ⑤开帏:拉开窗帘。飞萤:飞舞的萤火虫。 【赏析】 关山月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诗。此诗以“明月”作为抒情主人公形象,写思妇对征人的思念和征人的感伤。全诗构思新颖别致,用典贴切自然,音韵和谐悦耳。 诗的起句“明月生海上”,描绘了一个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