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庙朝会歌辞
【注释】 乃祖齐圣:指先父的德行崇高。 绵瓞(dié):连绵不断。 源流浚邈(juǎnmiǎo):指家族的渊源深远。 统祚悠长:指先帝的功德流传久远。 如闻肃僾(xūlí),有飶馨香:听到您恭敬地祭祀,闻到您的香气。 监观垂祐(guì):监督观察。垂祐,赐予庇护和恩惠。 万叶储祥:子孙众多,世代繁荣。 【赏析】 此诗为章献太后在太庙中祭祀时所作的一篇颂扬文章
【注释】: 1. 赤符启祚:赤色的符咒开启国家的基业。启,开始;祚,基业。 2. 长发其祥:吉祥如头发般生长。长,长久;祥,吉祥。 3. 灵源自远:神灵降临的源头很遥远。灵,神灵;源,源头。 4. 帝运重光:帝王的福气更加辉煌。重光,更加辉煌。 5. 载洁笾豆:祭品(祭祀时盛放食物用的竹器)清洁整齐。 6. 恭荐:恭敬地献上。 7. 令芳:美好的香花。 8. 致成翼翼:使天地间飞翔的大雁展翅翱翔
【注释】 1. 于穆:敬辞,对人称道。宋,指宋太祖。肇允基扃:开始奠定基业。 2. 文母:指后周世宗郭威的妻子李氏,生有四子,即周世宗和周恭帝柴宗训、周显德帝柴荣、周世宗的第三子柴宗训。 3. 国祚:国家政权。咸宁:安泰和平。 4. 永言昭格:永久地显示神灵的光辉。 5. 聿柄神灵:长久维持国家的神权统治。 【赏析】 这首七律,是宋太祖在太庙中祭祀后周世宗及其妻李氏而作。全诗从“于穆宋”写起
【诗句释义】: 1. 章献明肃皇太后恭谢太庙 其五:此为章献明肃皇太后在太庙中对皇帝的谢恩之辞,共分为五个部分。 2. 太宫尔肃:太宫,指的是太庙;尔,你;肃,恭敬、严肃、端庄之意。 3. 烈祖巍巍:烈祖,指的是伟大的祖先;巍巍,高大、雄伟之意。 4. 上炳淳耀:上,指太庙;炳,明亮;淳,纯正;耀,光辉、照耀。 5. 下流德晖:下,指太庙;流,流传;德,道德、美德;晖,光辉、光亮。 6.
【解析】 此诗为唐肃宗时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应制诗,是恭谢章献明肃皇太后太庙的诗。此诗首联两句写太庙之盛,“帝基”指皇帝的根基;颔联两句赞美太后功德;颈联写太后对朝廷礼仪的重视;尾联赞颂太后的功德。 【答案】 巍巍帝基 太庙庄严,皇帝的根基伟大巍峨。诒谋积德,累洽熏熙 太后以美德教导子孙,积累德行,国家因而繁荣昌盛。粢盛丰洁,礼容肃祗 祭祀用的祭品十分丰盛洁净,仪容庄重端详。俯歆明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内容,结合题目的要求,注意分析重点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作答。这首诗是元代诗人王冕的《元夕》,全诗共八句,每句都运用了典故,且都是写人、写事、写物、写景,但都蕴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一句“礼备乐成”是说:礼仪完备,音乐也演奏成功了。第二句“祖考来格”是说:祖先神主降临,来享受祭献的食物了。第三句“有严有翼”是说
【注释】 章献明肃皇太后恭谢太庙 其四:章献,宋神宗的第十一子,元丰五年封端王,元祐元年进封嘉王。明肃,宋真宗年号。 洁尔牺牲,既角且骍:祭祀用的牲畜都是干净的,牛羊各一,牛角有红毛的,羊角是白的。 玉俎奉将,式表纯精:祭牲用玉做的俎(一种礼器),表示祭祀的人心地纯洁。 祖宗斯享,毖祀以成:祖和宗都在享受祭品,祭祀因此而成功。 福禄来降,邦祚隆平:福禄到来,国家因此昌盛。 【赏析】
【注释】 五方帝:指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五个方位之神:东方青帝太昊伏羲氏,南方赤帝祝融火神,西方白帝少昊蓐收神,北方黑帝颛顼玄冥神,中央黄神黄帝轩辕氏。 其十三:指《周礼》中的第十三个官职名称。 今月季秋,谷日辛亥:现在是农历的九月,是收获的季节;辛亥日是收获日。 路寝合宫:路寝是帝王居住的地方,这里是说在路寝里修治祭祀。 亲修严配:亲自进行隆重的祭祀。 北匽之神,五室来会:北方的神祇
这首诗出自《尚书大传》,是古代的一种礼仪制度。它描述了祭祀祖先的场景,体现了对先人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下面将逐句进行释义: 1. 乐统大安,舞昭盛德。 —— 音乐和谐,舞蹈表现盛大的德行。 - 乐统大安:音乐和谐。“统”意为统领,“大安”表示音乐的和谐与安定。 - 舞昭盛德:舞蹈表现盛大的德行。“昭”为显著、明亮,“盛德”指盛大的德行。 2. 合奏允谐,孔容有翼。 —— 合奏和谐,孔武有力。
【注释】 1、 灵:通“令”,命令。顾:回顾。 2、 萃(cuì):聚集,集中。 3、 受:接受。 4、 馂(jù):同“馂”,分吃祭品之意。 5、 彻:通“撤”,撤去,去掉。 6、 礼之成矣:意思是礼仪仪式已经完备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祭祀乐章,全诗以“享”为主题,通过描写太庙飨礼的全过程,歌颂了周天子在宗庙中享受祭祀时的心情和仪节,表现了古代祭祀活动的盛况以及周天子对于祖先的虔诚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