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庙朝会歌辞
【注释】 巍巍堂堂:高大雄伟的样子。 其道如天:它的道理就像天一样。 清明之象:明朗、清新的气象。 应物而然:顺应万物自然的变化。 上丁:古代指农历每月的第七日,即岁末的最后一个日子。 备物荐诚:准备供品表达诚意。 维新礼典:维护新的礼仪典章。 乐谐中声:音乐合于中和之声。 【赏析】 此诗为《大晟府拟撰释奠十四首》之一。这首诗是写释奠礼的程序,先写迎神,后写祭祀。“大猷”以下四句写迎神。“巍巍”
【注释】 百王宗师,生民物轨:百代的圣人都是百姓的典范;他们的行为准则是民众遵循的。 瞻之洋洋,神其宁止:仰望着他们,心里感到安定、满足。 酌彼金罍,惟清且旨:斟满酒杯,酒既清美又可口。 登献惟三,于嘻成礼:献上祭品只有三次,祭祀完毕就成为礼仪。 【赏析】 这首诗是大晟府拟撰的释奠十四首之一,亚、终献用《文安》。诗的内容大意是:百代的宗师,是老百姓的典范,他们的行为准则,是民众遵行的
【注释】 大晟府:宋代的宫廷音乐机构,主管宫廷音乐。拟撰释奠十四首:是宋徽宗时为祭祀孔子而作的乐章,共十四首。送神:古代举行祭祀仪式后,将神位撤除,表示祭祀结束。用《凝安》:《凝安》,曲名,即《凝安舞》。 【赏析】 这首诗写祭祀孔子时的场面气氛及人们的心情。首句写学宫庄严、四方学子来祭。第二句说祭祀之事很恭敬严肃,仪态庄重。第三句写祭祀之礼隆重而肃穆,神灵降临,风驭(旋风)旋回
注释: 1. 道同乎天,人伦之至。 注释:意思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和行为应该与天道相同,这是人类道德的最高境界。 2. 有飨无穷,其兴万世。 注释:意味着祭祀的目的是为了祈求神灵的降临,希望他们能永远保佑人类,使人类的生活持续繁荣。 3. 既洁斯牲,粢明醑旨。 注释:这里的“洁”指清洁,“粢”是指祭品,“醑旨”指的是祭酒的味道。整句的意思是说,祭祀的时候要确保祭品的清洁,祭酒的味道也要纯正。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它描述了在祭祀神灵时,人们恭敬庄重地穿着祭服,献上祭品和牲肉,以表达对神灵的敬仰和祈求神灵保佑的美好愿望。 译文: 大观三年释奠六首 其六 送神用《凝安》 严肃庄重的绅带,吉祥的祭品。 神灵降临啊,香气跟随而来。 神灵离去啊,美好的祝福留给人间。 注释: 1. 肃庄绅緌:指的是人们在祭祀时穿着整齐的服饰,表现出一种庄重的态度。绅,古代官员所穿的长袍;緌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理解典故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审清楚要求,如本题要求是“赏析”,所以答题时要注意分析诗歌内容,然后进行赏析;另外要结合题目所要求的角度,如本题的“语言”,从语言的音韵、对仗、用典等方面来分析。注意答题的格式:首先指出诗句中艺术手法或特色,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 迎神用《凝安》 生而知之,有教无私。 (首句运用“生而知之”这个典故,点明释奠祭祖的目的
【注释】 1.大晟府:宋代官署名。北宋真宗时置,掌管雅乐及祭祀音乐之编制。 2.拟撰:准备撰写或制定。 3.释奠:古代举行祭祀仪式,以礼祭孔子,并设馔款待学生,称“释奠”。 4.迎神用:《凝安》:即《凝安曲》。 5.圣王:指圣明的君王。 6.生知:天生聪明。 7.儒规:儒家的规范。 8.诗书文教:指诗、书、文章和教化。 9.良日:美好的日子。 10.丁:通“鼎”,盛物的器具。 11.精虔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的大意,把握诗的思想感情,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赏析。 ①“右文兴化,宪古师经”意思是:弘扬儒家思想,遵循古代的典籍,教化民众,使百姓受到良好的教育。 ②“明祀有典,吉日惟丁”意思是:祭祀有明确的礼仪规定,吉祥的日子是单数,即农历正月十五日。 ③“丰牺在俎,雅奏在庭”意思是:供品丰富整齐地摆放在祭器之中,典雅的音乐在庭院中演奏。
【注释】 大哉:伟大啊。圣王:伟大的君王。作乐以崇:用音乐来表示尊敬。时祀无斁(yì):祭祀没有间断过。清酤(guī)惟馨:用清醇的美酒来表示尊敬。嘉牲孔硕(shuò):精美的牺牲非常多。荐羞神明:把祭品献上给神灵。庶几昭格:差不多可以感召神灵。 【赏析】 这首诗是文宣王的祭文,作者为张景阳。诗中对文宣王的歌颂充满了崇敬和敬仰之情,表现了作者对君主权力的向往以及对封建礼制秩序的维护
【注释】 ①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 ②释奠:古代学宫举行祭祀先圣先师的典礼,以表示对先圣先师的尊敬和纪念。 ③成安:《诗经》篇名,《诗·国风·周南》。 ④功名:指功业、声名。“功名糠秕”,比喻微小如糠秕的功名。 ⑤素王:指周文王。 ⑥硕:大。 ⑦芬:馨香。 ⑧绥:安抚。 【赏析】 这首诗是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在太学举行的一次祭祀活动,诗人作赋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诗中首先肯定了孔子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