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庙朝会歌辞
注释: 穆如薰风,敷舒文藻。 穆如,形容和煦的风。熏风,即暖风。薰,是香气的意思。 敷,展开、铺陈。 舒,舒展、铺展。 文藻,指文采、文章。 气蒸消除,丰予黍稻。 气蒸,热气蒸腾。 消除,消失、消散。 丰,丰富、丰盛。 予,赐予。 黍,指黍谷,古代祭祀时常用的一种谷物。 稻,指稻谷,古代祭祀时常用的另一种谷物。 神之听之,钟鼓咸考。 神,指神明、神灵。 听,听取、听闻。 钟,指大钟、大鼓。 鼓
【译文】 东方百神降临,使用《熙安》来祭祀。 大明的尊位,首居三辰。 功高盖世,普照万物;光大无边,覆盖广轮。 年岁将终,举行祭祀,百神齐聚。 灵车降落,我主持此祭祀礼仪。 【注释】 1. 东方百神:指东岳泰山的神祇,因在泰山之东,故称。 2. 降神用(yòng):《熙安》,古乐章名,祀天神时所用。《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孔颖达疏:“箫韶者,舜乐名也。……《九成》者,舜乐章之名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手法进行分析。“晨曦未融,天宇澄穆”一句写景,写出了清晨的景色;“有虔秉诚,将以币玉”两句写祭祀者虔诚祭奠,准备祭品,“如在左右,罔不祗肃”两句写祭奠时的情景。“神兮安留,锡以祉福”两句是祈愿,祈求神灵保佑。据此分析即可。 【答案】 译文:清晨的天刚亮,天地一片明朗宁静。恭敬地拿着诚心诚意的祭品,准备祭拜神灵
注释: 绍兴以后蜡祭四十二首 其三 东方百神降神用《熙安》 三时不害,四方顺成:三个季节都不遭受灾害,四面八方都顺利地完成。 酬功报始,以我齐明:报答功绩,开始于我。以我为榜样,使自己光明磊落。 豳颂土鼓,乐此嘉平:歌颂土鼓,以此表示对和平的赞美。 降祥幅员,惠于函生:降临吉祥的征兆,恩泽遍及全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庆祝大典上所作的一篇赞词。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太平、社会和谐的向往
东方百神降神用《熙安》日昱乎昼,容光必照。 肸蚃之交,惟人所召。 有监在下,视兹升燎。 肃若其承,云骈星曜。 注释:东方百神降临,照耀着大地,光辉四射。 神灵的使者,被人们的召唤所吸引,降临人间。 人们站在下面,注视着升向天空的祭品。 庄重而恭敬地承受祭品,像云彩般密集,像星辰般灿烂。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东方百神降临人间的场景,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东方百神降临时的景象
【注释】 礼仪告具:仪式已经完备。 心俨容庄:内心恭敬庄重。 工歌:乐师们演唱。 声和义章:歌声和谐,意义美好。 崇坛陟降:登上高坛,下到低坛。 济济跄跄:众多而有序地行动。 灵光共仰:共同瞻仰神灵的光辉。 嘉荐芬芳:美好的祭品芳香扑鼻。 【赏析】 这首诗是绍兴以后蜡祭四十二首的第四首。诗的大意是:礼仪仪式已准备完毕,内心充满敬意,庄重而肃静。乐师们不断演奏乐曲,声音和谐,意义吉祥。登上高坛
【注释】: 嘉荐芳美,灵来宴娭。赠送的礼物芳香美味,神灵降临欢宴娱乐。 斿车结云,若风马驰。神车结云彩,好像骏马奔驰。 既至而喜,锡我蕃禧。来到时很高兴,赐给我福祥之兆。 嘉承天贶,曼寿无期。有幸接受上天的赐予,长寿永无尽头。 赏析: 《成安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此诗以送神为题,描绘了祭祀的场景。全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形象的语言,表达了对神灵的敬仰之情。 首句“嘉荐芳美
【注释】 英英:美好。礼文:礼仪。既备而全:既已完备,没有遗漏。严严:严肃庄重的样子。四郊:四方的边陲地区。百末:指各种草木。旨酒:美酒。敷:布施。若兰:如同兰花。以畀民:用来赐给百姓。寿:长寿。安:平安。 【译文】 美好的礼仪文章,已经完备而没有遗漏。严肃庄重的四方边陲地区,屹立着庄严的紫红色祭坛。各种草药的旨酒,其香如兰。为什么赐予百姓,使他们长寿而平安。 赏析:
【注释】 1.林林生民:众多的百姓。生民:百姓。 2.哺(bǔ):吃奶。 3.稼穑(jià sè):农作。 4.神:神灵,指上天。 5.图报厚德:希望报答上天的恩德。图:希望。报:报答。 6.万祀无期:祭祀的时间没有定数。期:期限。 7.假(gōu)享:祭品,献于鬼神的酒食。 8.繁禧:丰裕的幸福。 【赏析】 熙宁蜡祭十三首之十二,《曼安》是祭祀用的乐章名。诗为祭祀祈祷上天赐予丰收、幸福
【注释】 熙宁蜡祭十三首:宋神宗熙宁年间举行祭祀的十二种礼法。 南北方:这里指宋朝境内的南方和北方地区,也指宋朝与周边国家的交往。 简安:《易经》中的六十四卦之一,代表天,象征大地回春。 休德:美好的德行。 岁丰:一年的收成好。 稼穑(jià sè)云施:比喻农民辛勤耕作,收获颇丰。 其积如墉(yōng):仓库里的粮食堆积如墙一样高。 先啬(sè):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名,传说中它是农业的神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