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庙朝会歌辞
【注释】方丘乐歌 其五:四方的礼仪,在方泽设立。祭祀皇天上帝,就在阴地而祭。清洁祭祀的场所于庙宇,是美好而伟大的。神赐福佑你,如几如式。 【赏析】此诗为方丘乐舞之乐章。 四阶秩仪,坛于方泽。“四阶”,指天子所行八佾之乐,有四列,每列八人。“秩”,行列之位次。“仪”通“仪”,即仪容仪表,指仪仗队形。“坛”,指方泽坛。方泽坛,在东郊的东方,是古代帝王祭天之处,也是诸侯祭地、卿大夫祭山川的地方。
【注释】五方帝:指五行中的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和中央的帝王。其九:指九宫,是古代天文学中将天空分为九个区域的概念。玉琯均和:玉管,指古代天文仪器;均和,和谐。金风候气:指秋天的凉爽之风,用来等待节气的变化。神其格思:意谓神明的安排与思想。丰粢洁币:丰,丰富;粢,黍稷等粮食;币,祭品。这里指祭祀所用的谷物和祭品要丰盈洁净。九谷顺成:指各种农作物都成熟了。群物茂遂:指各种动植物都茂盛生长。降福无疆
这首诗是一首颂扬天地、五帝的诗。它通过描绘五帝乘坐中央之车,载着包裹着的天体,经纬四方,使万物得以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天地、五帝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五方帝 其八”一句,描述了五位帝王乘坐中央之车,载着包裹着的天体,象征着天地之间的联系和统一。这里的“帝”指的是皇帝或者君王,“乘中央”则表示他们居于高位,掌握着国家的大权
注释: 五方帝 其十一 五方,指古代中国的五个方位。 于赫路寝,肆筵有序。 于赫,形容词用作名词,意为盛大、辉煌。“路寝”,即帝王的宫殿,泛指朝廷。“肆筵”,即铺陈席子,形容场面盛大。 粤若西颢,其神执矩。 粤,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赞叹。“西颢”,即西方的天空。“执矩”,意指执持规尺。这里指的是掌握规则。 以荐币玉,式陈簠簋。 以,介词,表示原因或目的。“荐币玉”,即献上玉币。“式陈”,即陈列
【注释】 五方帝 :指五方的帝王。 其四:第四位。 惟帝乘离,司厥生殖:只有上天的主宰者(指帝)能驾驭着六气(风、热、暑、湿、燥、寒)。司:主管。厥:他们的。生殖:生育。 感所自兴:受到上天的启发而兴起。感:感动。 据我炎德:依靠我(帝)的炎烈德政。 既度斯筵:度过了这场宴会。(筵:宴会。) 乃馨斯稷:于是使粮食丰美。馨:芳香,比喻谷物丰收。 对越居歆:祭祀神灵,祭拜祖先。对越:对着神祇表示敬仰
方丘乐歌 其九 【注释】:因地方丘,指祭祀的地方;济济多仪,形容参加祭祀的人众多。 【赏析】:此诗是《方泽之乐歌》之九。方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场所,在今河南荥阳西北。这首诗描写了祭祀天地时人们盛装出席、礼仪盛大的情景。“方丘乐歌”为祭祀天地时所奏之乐歌。方丘,古代祭天之处,又称明堂,是帝王举行郊祀的地方。此诗即写祭祀天地时所奏之乐歌。“方”,指方丘。“乐歌”,指歌颂方丘祭祀的乐章。 “因地方丘
五方帝 《五方帝》是一首四言诗,每句四字,共八句。这首诗以五行(木、火、土、金、水)为线索,描述了五帝各司其职,共同维护世界稳定的景象。 译文: 五行相生相克,天地间万物皆有序。 太阳照耀大地,温暖如春;月亮高悬夜空,清凉如秋。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 神灵降临人间,保佑国家繁荣昌盛。 注释: 五方帝:古代神话中掌管五行的五位神祇,分别对应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
【注释】 1. 五方帝:即古代神话中的五位天帝。 2. 惟帝乘离:只有天帝能够乘着龙车,脱离地面。 3. 恢台其德:恢复其道德。 4. 平秩南讹:使南部的风俗习惯恢复正常。 5. 百嘉允殖:各种事物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繁衍。 6. 感精启运:感应到神灵的启示而兴起。 7. 祖我炎历:继承我们的文明史。 8. 璋币迎郊:用玉璋和金币迎接祭祀天地。 9. □□翼翼:恭敬谨慎的样子。 【赏析】
【注释】五方帝 其五:五指五个方位的天帝,即五行之神。 圣考能飨,宗祀熙成:伟大的父王能够享受祭祀,宗庙祭祀圆满成功。 骏烈惟帝,于皇执衡:英武的皇帝是天子,崇高威灵执掌着权柄。 茂育元运,降祚丕平:繁荣昌盛的国运,降下吉祥的福分。 载清斯酌,庸罄精诚:载有清明的美酒,用尽诚心来敬奉。 【赏析】本诗为《景行》一诗的首章,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首二句以“其”字领起,对五位天帝分别进行赞颂
【诗句】 五方帝 其一 震为木,德主木。 宣仁赋和,大生□育。 祀法有虔,皇情允肃。 神之格思,报以介福。 【译文】 五方帝之一,帝王的住所在木星所在的方向,而木星对应的是仁德。宣仁皇帝赋诗歌颂,万物得以生长繁衍。祭祀之法严肃认真,皇天之情庄重肃穆。神灵的感应思想,回报以吉祥福佑。 【注释】 震:古代天文学中的方位之一,属东方。这里指木星。 宣仁: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的别称。赋和: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