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熙
【注释】 十里山程:指成都附近的山路,旧时有十里之遥。天牛唤雨:传说中一种能呼风唤雨的天牛。牧童归(guī):指放羊的牧童回来。鹊巢两两青杠树(què jiāo liǎng liǎng qīng gǎn shù):指鹊鸟筑巢于青杠树上。白版扉(fēi):用白色纸糊的门户。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蜀地所见所闻及所感。 首句“十里山程旧识稀”,意思是说:这已经走了十里山路,但很少遇到熟人。“稀”字
这首诗描写了山行所见的景色,以及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感受。 “不成村落夕阳边”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山行过程中,看到了夕阳下的村庄,但并没有看到人烟。这里的“不成”可能是指村庄已经废弃或者无人居住,而“夕阳边”则暗示了时间是在傍晚时分。 “蚕豆花开石阪田”这句描述了诗人所在位置的植物——蚕豆花。蚕豆花通常在春天盛开,这里用“花开”来形容它的状态。而“石阪田”可能是山路旁的一块平坦的石头或土地
注释: - 石路田蛙吠稻中 - 石头铺成的小路,稻田里有青蛙在叫唤。 - 疏林过雨夕阳红 - 稀疏的树林,经过雨水洗礼后,夕阳下的景色显得格外红润。 - 前村记向山坳转 - 前面的村庄,仿佛在山腰处转弯。 - 一树榕阴坐社公 - 一棵榕树下,坐着一位祭祀土地公的神职人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风光图。首句“石路田蛙吠稻中”通过声音和颜色的描述,展现了田间的宁静和生机
注释:泪竹斑驳掩映着洞庭湖,夜深时分银盔撞击的声音丁当作响。文章不是用来遮羞的东西,只有一片青山野史亭。 赏析:此诗以泪竹、洞庭、夜深和青山为意象,通过对比,揭示了文章的真意。泪竹斑驳,掩映着洞庭湖,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哀伤;夜深时分,银盔撞击的声音丁当作响,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悲凉的氛围;最后提到“文章不是遮羞物,只有一片青山野史亭”,表达了诗人对于文章本质的认识,认为文章并非是用来遮羞的工具
兰陵王 题唐写金光明最胜王经坚牢地神品第十八卷子 李唐笔。 千岁香严手迹。 何人考、年月姓名,惟有坚牢字千百。 宣南四立壁。 收得。 禅心一箧。 是杨云、宣统二年,手割敦煌万山色。 秋风满京国。 叹谏草无功,天黯南北。 伤心马角乌头白。 便水远山远,一声去也,燕云如梦万里隔。 剩身外经册。 荣德。 故山碧。 准白发头陀,身傍诸佛。 梵天花雨峨眉宅。 只甚日携手,卷中词客。 金光明字,月一片
【注释】 老林:指山林。口外:山外。野人家:野外的农家。小店:小酒店。黄茅:黄色茅草。煮茶:煮茶水。偿(cháng):补偿、偿还。春行:春天行走。山路苦:山路难走。一程:一段。红雨:红色的雨,形容杜鹃花的花朵颜色红艳如雨滴一般。杜鹃花:一种鸟类,每年春天发出悦耳叫声,人们常用“杜鹃啼归”来形容思乡之情。 【译文】 山外的树林深处是一片野地。那里有一家小店,用黄色的茅草盖着屋顶,里面没有煮茶的地方
山行二首 其二 乡场如叶客如蚕,老树通巢鹊两三。 今夜定知荣县雨,一天浓墨抹东南。 注释解释: 1. 乡场如叶客如蚕:比喻人像叶子一样随风飘散,像蚕一样辛勤劳作。 2. 老树通巢鹊两三:形容树上有许多鸟儿在筑巢,声音如同两三声的鹊鸣。 3. 今夜定知荣县雨:指明天晚上一定会有一场大雨,荣县是指一个地名。 4. 浓墨抹东南:用浓厚的墨色涂抹出东南方向的形状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红娘子,红蜻蜓 - 注释: 此句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以红色的娘子和蜻蜓为主角。 - 译文: 红色的娘子和红蜻蜓。 - 赏析: 红娘子与红蜻蜓的搭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形象生动。 2. 生小珊瑚质 - 注释: 形容女子的皮肤像珊瑚般细腻光滑。 - 译文: 女子的皮肤如同小珊瑚般细腻。 - 赏析: 使用“生小”二字,突出了她的皮肤之嫩滑。 3. 倩影娇憨极 -
竹影清风,蜻蜓点水 赵熙《乡居四首》是一幅描绘乡村生活的精美画卷。诗中“一榻风凉爱竹间”勾勒出夏日傍晚,诗人独自躺在竹床上享受微风拂面的感觉。竹,作为文人墨客笔下常见的意象,常常代表着高洁、坚韧和静谧。在赵熙的笔下,竹子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精神寄托,象征着诗人对于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 “蜻蜓作市往仍还”则生动捕捉了蜻蜓在花丛中忙碌的身影,它们或飞或停,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
注释:劳燕的生涯原本是不齐的,行人明日将要踏上碧云西的路途。 艰难万里关山路,浅草何能衬马蹄。 赏析:诗中通过燕子和行人的比喻来描绘旅途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燕子的生活虽然忙碌却无法与行人相提并论,而行人则要面临漫长的道路和艰难的挑战,生活充满了困苦和艰难。同时,诗人也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生活的艰难和困苦感到无奈却又无能为力,只能在路边看着燕子自由飞翔而自己只能默默承受生活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