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笔。
千岁香严手迹。
何人考、年月姓名,惟有坚牢字千百。
宣南四立壁。
收得。
禅心一箧。
是杨云、宣统二年,手割敦煌万山色。
秋风满京国。
叹谏草无功,天黯南北。
伤心马角乌头白。
便水远山远,一声去也,燕云如梦万里隔。
剩身外经册。
荣德。
故山碧。
准白发头陀,身傍诸佛。
梵天花雨峨眉宅。
只甚日携手,卷中词客。
金光明字,月一片,照净室。
兰陵王 题唐写金光明最胜王经坚牢地神品第十八卷子
李唐笔。
千岁香严手迹。
何人考、年月姓名,惟有坚牢字千百。
宣南四立壁。
收得。
禅心一箧。
是杨云、宣统二年,手割敦煌万山色。
秋风满京国。
叹谏草无功,天黯南北。
伤心马角乌头白。
便水远山远,一声去也,燕云如梦万里隔。
剩身外经册。
荣德。
故山碧。
准白发头陀,身傍诸佛。
梵天花雨峨眉宅。
只甚日携手,卷中词客。
金光明字,月一片,照净室。
【注释】:
- 李唐笔:即李唐的书法作品。
- 千岁香严手迹:指李唐书写的《金光明最胜王经坚牢地神品》经书的手迹。
- 考:考证,查考。
- 年月姓名:这里指的是《金光明最胜王经坚牢地神品》的作者及其创作年代。
- 坚牢字千百:意指这部经书中的汉字非常多。
- 宣南四立壁:位于宣南的四处墙壁上分别刻着《金光明最胜王经坚牢地神品》的经文。
- 禅心一箧:指存放在禅宗僧人心中的一本小册子,里面记录了《金光明最胜王经坚牢地神品》的内容。
- 杨云:杨云(1854年-1926年),本名杨守义,号云峰,晚清时期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擅长行草书,尤以隶书和篆书最为出色。
- 宣统二年:清朝宣统帝溥仪继位后的第二年,即公元1909年。
- 秋风满京国:指秋天的气息弥漫整个京城。
- 谏草无功:指撰写的奏章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 天黯南北:形容天下大乱,南北不太平。
- 伤心马角乌头白:意指看到衰老的事物让人心生悲伤。
- 燕云如梦万里隔:燕云地区如同梦境一般遥远。
- 剩身外经册:意指除了自己的身体之外,还有更多的经书需要阅读和研究。
- 荣德:荣誉和德行。
- 故山碧:意指故乡的山仍然美丽如初。
- 梵天花雨峨眉宅:指佛教圣地峨嵋山上的花雨飘洒如仙境。
- 只甚日携手:意指今天能与某人一起共度时光是多么难得的事情。
- 卷中词客:意指在卷轴中吟咏诗词的人。
- 金光明字,月一片,照净室:意指《金光明最胜王经坚牢地神品》中的“金光明”字样,以及明亮的月亮照射在清净的室内空间。
【赏析】:
这首《兰陵王·题唐写金光明最胜王经坚牢地神品第十八卷子》,是由李唐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通过描绘《金光明最胜王经坚牢地神品》的经书手迹,表达了对古代文化传承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个人身世的感慨。
首句“李唐笔”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创作背景。李唐,作为晚清时期的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其书法造诣深厚,因此被后人尊为“李唐笔”。这句诗不仅表明了诗人的身份,还暗示了他创作的艺术风格。
诗人通过对《金光明最胜王经坚牢地神品》经书手迹的描述,展开了对古代文化传承的敬仰之情。其中,“千岁香严手迹”一句,既表达了对《金光明最胜王经坚牢地神品》经书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的赞叹,又体现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化的深深敬畏之情。而“何人考、年月姓名,惟有坚牢字千百”一句,则进一步揭示了经书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强调了其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诗人还通过对宣南四立壁等场景的描述,展现了当时京城的文化氛围。这些场景不仅展示了京城的繁华景象,还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追求和热爱。而“秋风满京国”一句则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京城的繁荣景象相融合,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在抒发个人身世感慨方面,诗人通过“秋”“燕云”“马角乌头白”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无常、时光荏苒的感慨之情。同时,“伤心马角乌头白”一句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衰老、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忧伤之情。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对卷中词客、金光明字、月一片、净室等意象的描绘,再次表达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同时,这两句也与前文中提到的《金光明最胜王经坚牢地神品》的经书手迹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循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之情,又有对个人身世的感慨之情。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意象,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艺术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