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衣人小,曝书人老。
各送荔支红了。
算来一月过端阳,又小盒、蛛丝乞巧。
秋期尚早,佳期却到。
牛女自然知道。
历头天上不双行,止一度、银河怎好。
这首诗的译文是:
曝衣的人小,曝书的人老。
各自送上荔枝红了。
算来一个月过了端午节,又小盒、蛛丝乞巧。
秋天的日期还早,七夕的日期却到来了。
牛郎和织女自然知道。
历头上天上不双行,止一度、银河怎么好。
注释:
曝衣人小,曝书人老:形容人们忙于工作而忽略了生活的乐趣,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各送荔支红了:指的是七夕节时,人们互相送给荔枝作为节日的礼物,而荔枝成熟后会变成红色。
算来一月过端阳,又小盒、蛛丝乞巧:意思是说,从端午节(端阳)到七夕节(七夕),正好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而七夕节又是通过小盒子和蛛丝来进行乞求爱情和智慧的传说节日。
秋期尚早,佳期却到:意味着虽然秋天还没到达,但七夕节已经来到了。
牛郎和织女自然知道:牛郎和织女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对恋人,他们每年只有在七夕节这一天才能相见。
历头天上不双行,止一度、银河怎好:意思是说,在历法上,一年只有一次七夕节,而银河也是一年只能看见一次,所以七夕节是非常难得和珍贵的。
赏析:
这首诗以七夕节为主题,通过描绘人们在节日中忙碌的情景,表达了对爱情和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诗中的“晒衣人”、“曝书人”等意象,也体现了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琐事的关注。此外,诗中的“七夕节”和“银河”等元素,也展现了古代人们对天文现象的好奇和崇拜。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具有浓厚文化内涵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