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穿地壳。
此石何年斲。
莫是娲皇亲手握。
放出箨龙头角。
冶官苍翠无边。
古来驿路嘉犍。
认取苏仙风骨,空山支拄青天。

这首诗描绘了石笋的神奇景象,并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诗句释义:

  1. 清平乐:是宋代词牌名,多用于写景抒情之作。
  2. 石笋:一种奇特的山峰,形状像竹笋。
  3. 城西七十里:指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距离某个城市约70里。
  4. 掀穿地壳:形容石笋的形态独特,仿佛能穿透地壳。
  5. 此石何年斲:问这块石头是谁雕刻的。
  6. 莫是娲皇亲手握:推测这块石头可能是由女娲亲手雕刻的。
  7. 放出箨龙头角:形容石笋的形态奇特,好似龙的头部和角部。
  8. 冶官苍翠无边:形容石笋周围的风景如画,青山绿水相映成趣。
  9. 古来驿路嘉犍:指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经过此地,赞赏这里的美景。
  10. 认取苏仙风骨,空山支拄青天:以苏轼的风骨比喻这里的山水,显得高洁脱俗,与青天相连。

译文:
清平乐,石笋矗立在城西七十里的地方。
它是怎样被雕刻出来的呢?也许是女娲亲自用手中的神斧雕刻而成。
它的头角就像龙一样张扬,周围环绕着无尽的苍翠。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称赞这里的美丽,认为它是通往天堂的道路。
我仿佛看到了苏轼的高洁风骨,他的精神支撑着这片空寂的山野,与青天相接。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石笋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美丽景色。诗人通过对石笋的形状、质地以及周围环境的描绘,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这一自然景观的独特之处。同时,诗中的“莫是娲皇亲手握”等词语也充满了神话色彩,增添了诗歌的神秘感和想象力。最后,诗人通过自己的感悟,将石笋比作苏轼的风骨,赋予了石笋以人文精神,使得整首诗更具内涵和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