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遂成
赵忠毅南星 赵南星是明朝的一位名臣,字汝谈,号清献,河南商丘人。他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深得皇帝的信任和重用。这首诗就是赞美他的。 唾骂人从戟手看,门庭高峻切云端。 这句诗描绘了赵南星的家门前的景象,门前有一把戟,象征着他的权威和地位,如同云端一般高峻。 倨床下拜风犹古,负剑前驱胆不寒。 赵南星在家门前跪拜,表示对他的尊敬和敬仰。他背负长剑,走在前列,表现出他的勇猛和坚定。即使面对强敌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思想情感和语言特点。本首诗前四句主要写周忠介义士在临刑前不惧牺牲,大骂贼人,从容就死。后四句写周忠介临死不忘故交,为好友田横刺血祭墓。“义士潜行纳橐饘,几场骂讫一身捐”的意思是:义士潜身而行携带囊橐饘,几次交锋之后便身死捐躯。“闭舍似闻吴导泣
【注释】 孙太师:指李德林,字承宗,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市)人。唐代诗人。天宝年间,因与杨国忠不和而受排挤,被贬为台州刺史。肃宗即位后,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学士,官至吏部侍郎兼御史大夫。 烽火盈郊着脚难:战火连天,到处是逃难的人。盈:满。烽:古代边境报警的烟火。着脚难:形容战乱时人们无处可逃。 平台召对漏声残:在平台上召见大臣讨论国事,漏壶中的水已经流尽。 老夫泪向君前落:我老泪纵横,无法抑制。
【解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前四句写史可法的忠诚,后四句写史可法的悲剧。诗的前两联主要写史可法的忠勇;后两联则着重写他的不幸遭遇和悲壮结局。“鼓声铃阁夜惊眠”,以鼓声来表现夜深,点明时间,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烘托主题。“缟素孤臣茗饮年”,缟是白色的绢,用以代指丧服,素为白色。这里用“孤臣”,“缟素”来表现史可法忠于明朝朝廷、忠于民族国家的高尚情操。“一死平生文信国,千秋奏议陆忠宣”
【注释】: 攀龙:指依附权贵。高忠宪,即高登,字仲昭,号南溪,明代福建莆田人。 衣冠具饮:谓朝廷设宴,文武百官皆到齐。 缇骑:汉代宫中有缇骑官,主领守卫宫廷及皇宫门户的武装侍从,后泛指禁卫军。 党锢: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士大夫因反对宦官而被禁锢于家,称为“党锢”。 讲坛:指讲学的地方,如太学、国子监等。 属镂:剑名。据《左传》载:“楚子使执夷之臣屈完以属镂之剑。” 荧灯:形容烛光闪烁。 【译文】
解析 第一句 - 关键词: 拥立匆匆、失潞王 - 释义: 描述了一个紧急且仓促地拥立潞王(可能指的是潞王朱常淓)的场景。这里的“拥立”暗示了潞王的突然去世或其他政治变动,而“匆匆”和“失”表达了一种快速和意外的变化。 第二句 - 关键词: 此身、分与国兴亡 - 释义: 这句话表明作者认为自己的命运或责任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这反映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第三句 -
【注释】 ①陈总督奇瑜:即明代著名抗倭名将陈于廷,字廷瑞,号奇瑜。 ②四面山围一隙存:四周的山都环绕着这个空隙。四面,指周围。 ③火攻石垒了残魂:用火攻的方法炸毁了石垒。残魂,指残破的军队。 ④忽怜阱虎能摇尾:突然同情起那些被困住的老虎,它们还能摇尾巴。 ⑤如惜园葵不拔根:就像爱惜那花园中的葵花一样,不愿把它的根拔掉。 ⑥毋为所愚常自裕:不要被敌人的计谋迷惑而自得。 ⑦得行其诈顾君恩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题考核内容宽泛,包括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侧重考核抒情方式的不同,重点考核炼字炼句和表现手法。赏析时首先指出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及情感。 【答案】 ①祁掌道彪隹:我听说你刚从长安回来。②漏舟焚屋狎君臣:水漏斗破的小船,被火烧毁了房屋,又与君臣为伍。③三尺剑销恩怨气:手中的三尺长剑已经消解了杀敌复仇的怨气。④红兰白芷吊灵均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所作,描述了当时战争的惨烈和百姓的痛苦。 译文: 杨督师嗣昌 1. 大军云集反迁延,剿练虚縻委逝川。 2. 衣其斗牛埋半体,榜悬庖湢赏三钱。 3. 一进襄雒皆流血,四罪丁袁可比肩。 4. 渡口桃花春色暮,网张十面问渔船。 注释: 1. 大军云集反迁延,剿练虚縻委逝川:大军云集反迁移,剿练虚名委逝川。这里描绘了军队集结的景象,但并未投入战斗,而是拖延时间。剿练虚名
孙太师承宗 其一 【注释】:承宗,指唐朝的安禄山。这首诗是作者对唐玄宗时期的安禄山叛乱事件的回顾和思考。诗中描述了安禄山在出关后,雄镇屹然增,萤惑中朝议沸腾,房琯车防函谷溃,赵鞅甲忌晋阳兴等事件,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感慨和思考。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安禄山叛乱的事件,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感慨和思考。诗人通过对事件的描绘,展示了安禄山的野心和力量,以及朝廷的软弱和无能。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