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合
【解析】 此诗是寄给李景先的。“微俸”二句,写自己清贫,但闲适自在。“地偏”二句,写陆浑县僻处一隅,无驿道可通;药价低贱,可以到山中采药炼丹。“月色”二句,写在松树里观赏月光,泉声在石头之间流淌,与世隔绝,心无杂念。“吟诗”二句,写自己吟诗饮酒,超然物外,不问世事。 【答案】 译文:我虽然收入菲薄,却能与君相会。你独享闲暇自在。此地偏远没有通往驿站的路,药物廉价而难得仙山之药。月光从松林间透下
【注释】 师经非纸上 : 指佛经并非仅仅在纸面上。 觉路何曾异,行人自不同 : 觉者的道路本无差别,而行者却各不相同。 水云晴亦雨,山木夜多风 : 水面上的白云和天空中的乌云,在晴朗的天气里也会下雨;山上的树木在夜晚也容易受到大风的袭击。 闻结西方社,尚书待远公 : 我听说您在建立西方净土的寺庙,郑尚书也在等待您的远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一位去兴元的朋友(即郑尚书)
【解析】 “出处难相见”的意思是:难以见面,离别时难舍难分。“同城似异乡”的意思是:同城却好像在外地一样。这两句写出了两人分别后思念对方的心情。“点兵寻户籍”的意思是:点着名册来登记户口。“烧药试仙方”的意思是:试着用烧炼的药来试验神仙的方术。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事校千般别”的意思:各种事情都要分别处理。这一句写出了诗人的繁忙。“心还一种忙”意思是:内心还是像往常一样忙碌
【注释】 1. 清敬:指僧人,这里泛指僧人。 2. 吴中:指今江苏苏州。 3. 夏尽滩声出:意思是到了夏天,大江的水流声就出来了。 4. 郡斋:指僧住的寺庙或僧住的地方。 5. 寂寞:孤单寂寞。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宝历二年(826)冬送一位和尚回浙西时写的一首酬赠之作。此诗前四句写景抒情,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一片深情。 首联“大地无生理,吴中岂是归”,说大地没有生机
送僧游边 师向边头去,边人业障轻。 腥膻斋自洁,部落讲还成。 传教多离寺,随缘不计程。 三千世界内,何处是无生。 注释与赏析 1. 师向边头去:这里的“师”指的是僧人或修行者,他们前往边境地区进行修行和教化。 2. 边人业障轻:边境地区的人民因为远离尘嚣,更容易净化心灵,去除内心的烦恼和业障。 3. 腥膻斋自洁:在佛教中,“腥膻”常用来形容世俗的诱惑和污染,而“斋”则指清净的饮食
【注释】 懒:懒于做官;作:当。 住山人:住在山中的人。 贫家:贫困之家。 赁身:典身(抵押身),即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 书多笔渐重:读书多了,字迹也渐渐变重了。 睡少枕长新:睡觉的时候,枕头上常常有落下来的新棉花。 野客:指隐士。 狂无过:狂放无度,没有超过的。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的别号。瘦始真:消瘦到极点才显得真实。 【赏析】 这是一首赠友之作。首句“懒作住山人”,意谓懒得去做官,隐居深山
诗句:结得随缘伴,蝉鸣方出关。 译文: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随缘相伴的伴侣,蝉鸣声中我们才刚刚离开这座寺庙。 注释: - 结得随缘伴:找到了一个随缘相伴的伴侣。 - 蝉鸣方出关:我们在蝉鸣声中离开了寺庙。 - 新经译旧寺:用新的经文翻译了古老的寺庙。 - 故国与谁还:故乡在哪里呢? - 斋为无钟早:斋戒的时候没有听到敲钟的声音。 - 心因罢讲闲:因为取消了讲授而感到闲暇。 - 东南数千里
送马戴下第客游 昨日送君处,今宵别故人。 鸟啼寒食雨,花落暮春风。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感慨和不舍之情。首句“昨来送君处,亦是九衢中。”描绘了昨天送别朋友的情景,那时的街道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第二句“此日殷勤别,前时寂寞同。”则表达了今天与昨天的不同心境。昨天是欢送好友的场景,而今日则是依依惜别的深情告别。这种情感的变化使得诗人的心情更加复杂,既有对友情的珍视
注释: - 日日思朝位,偷闲城外行。意思是说每天想着做官,所以偷偷地去城外游玩。 - 唯求采药者,不道在官名。意思是说我只追求采集药材的人,而不提我的名字。 - 好异嫌山浅,寻幽喜径生。意思是说我喜欢新奇的事物,讨厌那些平庸的事物。 - 病来文字拙,不要把归城。意思是说我生病时写文章能力下降,不要回家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羡慕那些采集药材的人
【注释】: 病童:指生病的小孩。瘦马:指消瘦的马。河桥:指黄河上的桥梁。道性:佛教用语,指本性。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通过描写旅途中的艰难与离别时的依依不舍,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诗的前四句写旅途之艰难,后四句写离别之情深。全诗结构紧凑,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