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曲子
【注释】 砂:沙石。 多:堆积。 伴贼寇:与盗贼同流合污。 枪张:枪矛挺直,形容威武。 怒起:愤怒地奋起。 语报恩:告诉恩人。 住裴氏晖威:依附于裴氏的威势。 【赏析】 本篇为送别之作。诗中描绘了友人在酒泉(今甘肃省酒泉市)与盗贼为伍的情景,并嘱咐他不要依附于那些盗贼。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担忧
南歌子 对尊颜 获幸相邀命。 攀连坐未闲。 卑微得接对尊颜。 今日同□□□。 译文: 我有幸被邀请,与尊贵的人相见。 虽然我们地位悬殊,但我仍然愿意与他同桌而饮。 今天能够与你同席,是我莫大的荣幸。 注释: 1. 获幸相邀命:有幸被邀请 2. 攀连坐:指地位低微者与尊贵的人同桌而坐,这里形容自己卑微的地位 3. 卑微得接对尊颜:卑微到能够与尊贵的人面对面交谈 4. 今日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重理解内容、分析表达手法和评价文章的思想感情等。首先从诗的题目“望江南·龙沙塞”可以知道这是一首边塞词,描写的是边疆戍卒在荒凉的边塞之地思乡怀人的情感;然后抓住关键词句来分析:第一句“路远隔恩波”,写出了戍守边关的人远离家乡,远离朝廷,身处边塞,不能与亲人团聚的痛苦之情;第二句“每恨诸蕃生留滞”
菩萨蛮 在三峰 在三峰,即站在三座山峰之上。 千年凤阙争离弃。凤阙:古代皇宫的名称。凤阙,指凤凰形状的高台或宫殿。 何时献得安邦计。何时:什么时候。献:贡献。安邦:安定国家。 銮驾在三峰。銮驾:皇帝的车子;三峰:指三座山峰。 天同地不同。天地:指朝廷内外,或朝廷与民间。 宇宙憎嫌侧。宇宙:天下;憎嫌:厌恶憎恨;侧:偏邪。 今作蒙尘客。今:现在;蒙尘:蒙受尘土,比喻被贬谪。 赏析:
【注释】 1. 曹公:指东汉末年刘备。 2. 六戎(rōng):古国名,位于今甘肃一带。 3. 作百姓:成为平民百姓。 4. 压坛河陇(lǒng)定羌浑:平定了河陇一带的羌族和匈奴等族叛乱,安定边疆。 5. 雄名远近闻:英勇的名字传遍远近。 6. 尽忠孝:忠诚孝顺。 7. 靖难论兵扶社稷:平定叛乱,用兵保卫国家,稳定江山社稷。 8. 恒将(jiāng)筹略定妖氛:经常出谋划策平定妖孽。 9.
注释: 1. 喜睹华筵献大贤:在美丽的宴会上向伟大的贤能人士敬酒。 2. 歌欢共过百千年:歌声欢悦,共同庆祝了千百年的美好时光。 3. 长命杯中倾绿醑:用长寿的饮料填满酒杯。 4. 满金船:装满金色的船只。 5. 把酒愿同山岳固:端起酒杯,祈求与山岳一样稳定长久。 6. 昔人彭祖等齐年:像古时候的彭祖一样长寿。 7. 深谢慈怜兼奖饰:深深地感谢慈爱和奖励的赞美。 8. 献羌言:献上羌族的话语。
【注释】 佐:辅佐。圣朝:指唐朝,也泛指朝廷。狂妖:指安史之乱中叛乱的吐蕃军队。鸾驾:帝王的车驾。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当时诗人任彭州刺史、蜀郡太守、剑南节度使等职,是诗人在任职期间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首联“年少将军佐圣朝”:年轻英俊的将军辅佐圣明之朝,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朝廷深深的热爱。 颔联“为国扫荡狂妖”:年轻的将军为国家扫除了叛乱的妖魔
【诗句】 谒金门 开于阗 开于阗。绵绫家家总满。 奉戏生龙及玉碗。将来百姓看。 尚书座客□典。四塞休征罢战。 但□阿郎千秋岁。甘州他自离乱。 【译文】 于阗城开放,家家户户都有丝绸和棉布, 奉送戏子表演生龙活虎和珍贵的玉碗,供百姓观赏; 尚书府中的宾客们正欢聚一堂, 边塞已经休战,不再需要四处征讨; 只有阿郎在庆祝“千秋岁”,而甘州却仍在战乱之中。 【注释】 谒金门:原为唐教坊曲名
注释:御园里的点点红丝被风吹落,沾在树枝上。柳树的绿意正浓,玄宫映照在清澈的池水。每每想到龙凤阙,只恨离别了多年。计算着日子却回归,象似南山一样不动微。 赏析: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词,通过对红丝、柳色、龙凤阙等意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归期的思念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通过对比龙凤阙和南山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向往。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幅生动的画卷
菩萨蛮·忧邦国 【注释】:自从,自始至终。銮驾,皇帝的车辆。紫微宫,宫中宫殿。受禄,享有俸禄。分,区分。社稷,国家的根基。回銮,返回京城。须,必须。教,使。安,安全。 【赏析】:这首词写一个忠臣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与不安。上片写作者对君王的忠贞不渝,下片写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不安。全词情真意切,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忠君报国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