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全诗如下: 送王端公之太原归觐相公 柱史今何适,西行咏陟冈。 也知人惜别,终美雁成行。 春雨桃花静,离尊竹叶香。 到时丞相阁,应喜棣华芳。 注释: - 柱史:这里指的是王之涣的官职,柱史可能是他的官职名称,或者是他在某个时期担任的重要职务。 - 西行:向西行进。 - 咏陟冈:在登高之处吟诵。 - 柱史今何适:现在的柱史要去哪里?这里的“柱史”可能是指一个具体的人物
诗句释义 1 “岁暮天涯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身处他乡,在年末的时节。"天涯"指的是遥远的边远之地,常用来表示远离家乡或亲人。此句反映了诗人在外漂泊、思念故土的情感。 2. “寒窗欲晓时”:描绘了夜晚寒冷的窗户前,诗人在黎明即将到来时仍在努力读书或工作的情景。这里的"寒窗"强调了环境的艰苦,"欲晓时"则表现了时间的紧迫和努力的状态。 3. “君恩空自感”:表达了诗人对君主恩惠的感激之情
注释: 身欲逃名名自随,凤衔丹诏降茅茨。 身体想摆脱名声却总是被名声所跟随,就像凤凰衔来圣旨降临在简陋的茅屋上一样。 苦节难违天子命,贞心唯有老松知。 坚守节操难以抗拒天子的命令,只有像老松树那样坚定不移的心才能理解。 回看药灶封题密,强入蒲轮引步迟。 回首望去,当年隐居山林时的药灶封缄严密,现在却不得不勉强进入朝廷,步伐显得缓慢而迟疑。 今日巢由旧冠带,圣朝风化胜尧时。
赠岑郎中 童年未解读书时,诵得郎中数首诗。 四海烟尘犹隔阔,十年魂梦每相随。 虽披云雾逢迎疾,已恨趋风拜德迟。 天下无人鉴诗句,不寻诗伯重寻谁。 注释:在年少的时候没有懂得如何去解读书籍,只是背诵了诗人的几句诗而已。四海之遥的战乱还相隔得很远,而自己却常常做着与诗人一样梦见他的情状。虽然诗人已经披着云雾,急急忙忙地奔赴战场,我却总是感到追随着他的脚步很迟。天下的人没有一个能够赏识出我的诗句
【注释】武陵:地名,在今湖南常德一带。楚云:指长江一带的乌云。花萼:即萼绿华,传说中西王母的女侍者。桃源:地名,在今湖南桃源县。啼莺:即黄莺。征马:出征的战马。堤:堤岸。 【赏析】此诗是送友人归去时写的。诗人想象友人归来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首句“武陵何处在”一句,诗人以武陵为出发点,南向看,只见一片云暗,暗示了友人归途中的艰难困苦。“花萼连枝近”,写友人归来时路旁桃花盛开
注释: 1. 成器虽因匠,怀刚本自天。 译文:制作铁马鞭虽然需要工匠的技艺,但内心却有如天生的坚韧和刚强。 赏析:诗人在赞美铁马鞭的制造过程,同时也在强调人的内在品质。他赞赏那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坚硬如铁的品质展现出来的人,他们就像制作铁马鞭的工匠一样,有着天生的坚韧和刚强。 2. 为怜持寸节,长拟静三边。 译文:我怜悯那些只能拿着一寸长的铁节,长久地守护着边疆的人。 赏析
云梦故城秋望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译文: 在云梦故城,我登上高处眺望远方。 故国的遗迹依然存在,但我已经很久没有回去了。 历史的巨变,让我想起了过去的生活。 千年前的河水已经消失,只留下一片空旷。 夜晚我在梦中听到大雁的叫声,看到荆州的门楼。 一片白云飘荡在空中,仿佛永远也不会消失。 我抬头望着它,思念着家乡。
以下是对李颀的《古意》一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注释: 1. 诗句解读: - “女伴朝来说,知君欲弃捐。” 这句诗描述了早晨时分,一个女子告诉另一个即将离去的人(她可能是他的伴侣或朋友),他似乎打算放弃一切回家。这种情感可能包含了不舍和担忧。 - “懒梳明镜下,羞到画堂前。” 这里表达了主人公因为思念而感到羞愧,不愿意在镜子前整理自己的仪容,可能是因为害怕对方看到自己的憔悴。 - “有泪沾脂粉
诗句原文: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译文: 整夜守到三更天,回家的路遥迢迢。 雪声轻轻落在竹林旁,寒冷的夜晚总是梦见家乡。 清晨的号角替代了残夜的漏声,孤独的灯火在风中摇曳。 这两年在外跟随骠骑将军,奔波劳累到了天涯海角。 关键词解释: - 桂州:唐代州名,治今广西桂林。 - 腊夜:除夕之夜。 - 赊:遥远。 -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招提精舍好, 石壁向江开。 - 释义与译文: 招提精舍非常漂亮,石壁面向江水敞开。 - 关键词注释: 招提精舍 - 指一座寺庙或寺院。招提,意为招引、邀请。 - 赏析: 此句描绘了招提精舍的宏伟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石壁向江开"则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空间感,仿佛山壁上的石缝间透出一线江水,增添了一分神秘与宁静。 2. 山影水中尽, 鸟声天上来。 - 释义与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