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胥
汉口月望夜送易实甫(辛丑) 注释: - 怅惘潇湘晚,诗人独去秦:诗人独自前往秦国,心中充满了惆怅和不安。 - 行看秋叶尽,归及月华新:望着秋天的落叶渐渐消逝,希望随着月亮的光辉而重现。 - 旧隐思庐阜,微辞见庾尘:回想过去的隐居生活,言辞中透露出对庾亮清高的赞赏。 - 眉间尚精悍,谁信得閒身:尽管外表看起来精力充沛,但谁能相信他已经放下了世俗的重担。 译文: 在汉口的月夜下
注释: 戊戌:清代乾隆年间。 昔日扬州守:过去的扬州知府。 流传涤砚图:流传下来的洗砚图。 功名循吏传:有功名的官员,是循吏。 风采列仙儒:风度和学识都像仙人一样。 浙水徵文献:浙江省的大江中有许多文人学士。 乾嘉盛士夫:乾隆、嘉庆年间,有很多有学问的人。 不辞题卷末:不介意在试卷的末尾写上我的诗。 端似太平无:看起来就像天下太平无事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陈氏蕉桐涤砚图所题的一首七言绝句
重九(农历九月九日)不能出去,江天风雨迷漫。 老朋友吟诵楚国的歌曲,秋天的气息充满高高的屋子。 离别和团聚十年所经历,交结的朋友百事都不顺。 不要说可以放纵自己,可要想想是人的身体。 注释: 1. 子培:诗人的表字。扬州:指当时诗人在江苏扬州任知府时的寓居之地。己亥:即乾隆五十八年,清高宗弘历的年号。 2. 重九:指九月九日。 3. 江天:指江面的天空。 4. 楚调:指楚国的乐曲。 5. 秋气
【注释】: 八月廿七日,挈孥渡江居武昌大潮街湖舍 其二 (己亥) 世人良自浅,非尔独能深。 老意趋枯淡,孤踪近郁沈。 方成隔江望,一纵倚楼心。 对面谁相识,栖栖未易寻。 这首诗是诗人在八月初七(己亥日)挈妻携子过江定居武昌大潮街湖舍时所创作的。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妻子儿女过江定居的艰难历程以及诗人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家庭团聚的喜悦之情。 【赏析】:
【注释】己亥:作者自号。 发:指盛开。 香重浑成醉,春酣欲化光:形容牡丹花香浓厚,令人沉醉,春天的景色使人感到愉快,仿佛要溶化一般。 朝霞生近坐,宝帐出严妆:早晨,朝霞映照在花下,如同美丽的女子坐在华丽的帐子里,打扮得十分艳丽。 山甫:诗人自称。 才思:才华和思维。 纵横:意气风发,无所畏惧。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物诗,以牡丹为题,赞颂其美丽、芳香、娇艳以及多才思。首联起兴,点明主题——牡丹
汉水(长江)夺江流,萧萧风日秋。 波纹晨荡壁,雁阵晚遮楼。 人远难防意,天高枉寄愁。 沉思欲何得,所得祇淹留。 注: - 汉水:指长江。 - 萧萧:形容风声。 - 风日秋:秋风和阳光。 - 波纹:水面的波动。 - 荡壁:拍打墙壁。 - 雁阵晚:晚上的大雁排列成阵。 - 人远难防意:远离故乡的人难以避免思念。 - 天高枉寄愁:天空高远,徒然寄托忧愁。 - 沉思欲何得:深思想要得到什么。 - 所
【注释】 1. 归思:指作者想回家的心情。 2. 避世路尘中:避开世间的纷扰和尘世的纷争。 3. 委质成遗佚:把身体交给国家,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4. 投荒得固穷:到边荒之地,能安守贫困的生活。 5. 石城寒剪雪:石头城(今南京)的城墙在冬天被冰雪覆盖如同裁剪过一样。 6. 官舍晚鏖风:官署的房屋在傍晚时分被风刮得凌乱不堪。 7. 何堪:怎堪,哪能忍受。 【赏析】
【注释】 赴海江何急:我乘船前往大海,为何如此急促! 西行我自还:我要向西行去。西行:向西行进。我:作者自称。 中流分列郡:在长江的中央分出几条支流,分别流经几个郡县。 小立过千山:我站立在江边眺望,经过千座山峰。 激浪雷长绕:惊涛骇浪像雷一样滚滚而来,绕过江面。 穿烟鸟独闲:一只小鸟在烟雾弥漫中飞翔,显得悠闲自在。 三年南楚滞:我已经滞留南方三年。南楚:指江南地区。 暂去亦开颜:暂时离开这里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岁尽寒殊苦:岁月即将结束,寒冷异常艰苦。 2. 晴明得此宵:晴朗的夜晚,难得有这样的好天气。 3. 月将冰共照:月光与冰块一同照耀,形成美丽的景象。 4. 云似雪难消:云彩仿佛雪花般难以消散。 5. 楼影清如画:楼影清晰如同画中景致。 6. 江光静更摇:江水光波平静而微动。 7. 谁怜庭下柏:有谁能同情庭院下柏树的寂寞。 接下来是这首诗的翻译: 岁月将尽
注释: 七月二十四日(辛丑)劳碌的生活,我仍在继续;骨肉之人,有几个还在? 残夜自风月,高楼入梦魂。 楚山都睡去,江水又说什么? 心怀从来就不好,鸡叫声不要更喧闹。 赏析: 这是一首感伤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首联“劳生吾尚在,骨肉几人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人总是在不断的忙碌中度过一生,但真正能够陪伴自己走到最后的人却越来越少。这种感叹让人心生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