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彦
【注释】 ①菩萨蛮:词调名,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犯”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一叠韵。上片第一、三句对仗。下片第二、四句对仗。 ②临淮:今江苏淮安市,当时为北宋的州郡。道中:在路途中。 ③钩帘幕:用竹竿或木杆挑起窗帘,以便透风透光。 ④离别动年期:离别时担心一年又一年地分离。 ⑤远山眉翠软:远山的眉如翠绿之软。 ⑥人待不归春,春归不待人:人们盼望着你回来,春天也会按时到来。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分析所给的三首诗的内容,结合题干的格式要求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型题目时,注意审清题干要求及题干中关键词的含义,如本题中的“格式要求”即“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
【注释】 月晴云散:指天气晴朗,云彩散开。 别离人:离别的人。 杜若:一种香草。 齐若杜鹃啼:比喻别离的悲伤如同杜鹃的啼叫。 送愁将破梦:将忧愁送走,才能打破梦境。 难会后来单:以后很难再见面。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临淮道中所作,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伤感之情。 首句“月晴云散人离别”,描述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明月当空,白云飘散,离别之人即将离去。这里以“月”、“云”作为背景,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诗句释义】 敛霞红散行云浅。浅云行散红霞敛。中可月庭空。空庭月可中。 砌虫阴语细。细语阴虫砌。灯烬欲残更。更残欲烬灯。 【译文】 收敛霞光红散,如行云飘散;飘散的红霞又慢慢聚拢。庭院中央可以看见月亮。月亮在庭院中间。 蟋蟀躲在墙缝中低声鸣叫,叫声细小。蟋蟀在墙壁上发出的声音很细小。灯芯快要烧完,夜已经过去一半了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浣溪沙·听筝》。全诗如下: 花里寻师到杏坛。养真高静出尘寰。机心还逐白鸥闲。 迸水定浸香案湿,洞门深锁碧窗寒。东来紫气满函关。 注释与赏析: 1. 花里寻师到杏坛:在花丛中寻找老师,最终来到了杏坛(古代学宫)。杏坛是孔子讲学的场所,此处代指学问之地。 2. 养真高静出尘寰:修养真性,追求高洁的心境,远离尘世喧嚣。高静形容人心境宁静,出尘寰意指脱离凡俗。 3.
抱得秦筝不忍弹。诗名往日动长安。此中道路古来难。 莫道蓟门书信少,人情反复似波澜。阴符在箧老羞看。 诗句释义 1. “抱得秦筝不忍弹”:表达了对秦筝的珍惜与喜爱,以至于难以下手去弹奏,反映出深厚的情感投入。 2. “此中道路古来难”:指代的是某种困境或挑战的艰难,强调了其历史上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3. “莫道蓟门书信少”:蓟门通常指代北方边境地区,这里可能是指边疆通讯不便利或信息传递受限。
【注释】 1. 占:占有。 2. 琢玉团酥:形容女子的姿色。 3. 无可形摹:无法描绘,形容女子的风韵。 4. 转把奴儿作丑呼:把“奴儿”比喻成丑女人。 5. 神仙队里:指仙女们的队伍。 6. 偎揣:依傍、贴近。 7. 目眩魂徂:眼花缭乱,心神飞逝。 8. 云英:美女云英。 【赏析】 《丑奴儿》是一首写美人容貌的词,上阕主要写其天然美貌;下阕则着重表现了美人的风韵。全词采用拟人的手法,以美人自喻
以下是对《生查子·除夜守岁》逐句的解读: 1. 生查子: - “生查子”是宋词的一种体裁,属于小令。它通常以短小精悍的篇幅,传达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2. 除夜守岁: - 这里的“除夜”指的是除夕夜,而“守岁”则是在这一天夜晚守护或陪伴家人度过新年。这个节日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象征着辞旧迎新。 3. 淹抑闷青春: - “淹抑”意味着压抑、郁闷,而“闷青春”则表达了对青春的无奈和内心的压抑感
诗句 欲卷珠帘春恨长。挑花历乱李花香。为谁消瘦减容光。 译文 我卷起珠帘,却无法驱散内心的春愁;在花香中挑弄着花儿的花瓣,仿佛在追寻什么。为何自己日渐消瘦,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面对春天的复杂心情。"欲卷珠帘春恨长",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惆怅的情绪:想要关闭珠帘以隔绝外界的春光,但心中的春愁却如影随形,永无休止。这里的“珠帘”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隔离
【注释】 深秋:指秋天。落叶:树叶落下。何人:何物。林薄:树林和草莽,泛指草木。斜阳:夕阳斜照。寒风:冷风。与路长:与归家的路很长。南去雁:向南飞去的大雁。泪:眼泪。浑:都。如:像。秣陵城:即建康城,今南京。天外:天上。迢迢:遥远貌。魂梦惊:梦中惊醒,魂梦为魂魄,这里指思念之情使人惊醒。 【赏析】 《菩萨蛮》是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以唐玄宗所作词调填入曲中而成。本首词上片写景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