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彦
本词是一首表达词人听筝时的感慨与哀愁的诗歌,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 - 诗句解读 1. 片片残霞紫锦披。蒙蒙星气白榆微:残存的晚霞如同紫色的锦绣覆盖着天空,星星点点的光芒在榆树间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 2. 欲弦新月似浓眉:随着弦乐的响起,新月的形状似乎变得更加清晰,犹如浓重的眉毛。这里的“欲弦”暗示着即将开始的演奏,而“新月”则是自然景象,两者结合形成了一幅静谧而又生动的画面。
诗句: 待拔旧愁根,忽种新愁换。晓夜两秋成,四大仓都满。减颜红,摧鬓短。并不因寒暖。曾问越人无,此病何名款。 译文: 等待拔掉旧日的忧愁,突然又种下新的愁绪。昼夜两重秋意交织,身心疲惫如同空壳。面色苍白,头发凌乱,不再因外界冷暖而变化。我曾向过路的人询问,这种病叫什么名字? 关键词解释: - 生查子:一种古代汉语诗歌体裁。 - 除夜守岁:在除夕之夜坚守岁月。 - 柏酒:指用柏树制作的酒。 -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浸月楼台带月钟 - 解析:此句描述了一种景象,即楼台上的月亮与钟声交相辉映。这种描述传达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氛围。 - 译文:在月光下,楼台和钟声交织在一起。 2. 晚风依约到帘栊 - 解析:这里的“到”字意味着风似乎在轻轻地拂过,给人一种柔和而神秘的感觉。而“帘栊”则指的是窗户或门帘,是风吹过的具体地点。 - 译文:凉爽的晚风吹拂着窗帘。 3.
春光好 · 闺思 花眼媚,柳腰伸。正芳春。懊恨不曾缘底事,意中人。 无绪独依孤枕。有时愁伴重茵。风起絮飞天欲暮,坐含颦。 注释: 花眼媚:形容眼睛美丽迷人。 柳腰伸:指柳树随风摇摆,仿佛在舒展腰肢。 芳春:美好的春天,也指女子的青春年华。 懊恨:遗憾,悔恨。 缘底事:为什么(什么原因)。 意中人:心中所喜欢的人。 无绪:没有心情或思绪。 依:依靠、倚靠。 重茵:厚厚的垫子。 风起絮飞
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繇。 藕花无数满汀洲。 五月临平山下路,蚕成衣褛麦成秋。 人家多住浅溪头。 注释:风中蒲草摇曳生姿,发出轻柔的声音。我试图让一只蜻蜓停下来,但无法做到。湖面上盛开着无数的莲藕花,覆盖了整个湖岛。到了五月份,沿着临平山脚下的小路,可以看到蚕已吐丝做成了衣服,而麦子已经成熟收获。这里的居民大多数住在靠近小溪的地方。 赏析:这首词描绘了夏日傍晚时分的宁静景色
注释:春光没有主人,被底悄生寒夜的雨。燕子飞来,不知道梅花还没有开放。 春江已半,恁把岁月都送断。请东皇说话,今后风尘渐可伤。 赏析:此词写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词中以“苦雨”作题,是说春天的雨水连绵不断,天气阴晦多雨。开头一句即写春光无主,为下文蓄势。“被底悄寒生夜雨”,点明“春光无主”。上片着重写春景之凄清,渲染一种愁苦氛围。第二句“燕子飞来”,与前句“被底悄寒生夜雨”呼应
这首诗的大意是:在暖风习习的房间里弹奏筝曲,但调子却难以形成,就像笙声温暖而乐器寒冷一样。绣着鸳鸯的锦被也不如锦绣的衾衣温暖。一阵花香袭来使人愁绪满怀,我只好独自立于房内,没有话语,只能静静地等待那多情的人。今晚沉醉其中,也难逃醒转的现实。 注释: - 簧暖笙寒调不成:形容音乐与环境不协调,笙声温暖却乐器冰冷。 - 绣鸳鸯底锦衾明:形容锦被上绣有鸳鸯图案,色彩鲜艳明亮。 - 一番花信百愁生
译文: 在京城度过了二十多年的时光,如今离开帝都,回到故乡。曾经的好友已经四分之三凋零,只剩下老友。案头摆放着黄庭坚的《道德经》,酒桌上有美酒。醉了就闻见花香,睡了又听到莺鸟的叫声。焚香洗净钵盂继续我的余生。 注释: 1. 二十余年别帝京:二十余年,指二十多年。别帝京,离开京城。 2. 水流花谢两无情:水流逝花凋零,都显得无情。 3. 昔时亲友半凋零:过去的亲朋好友,已经剩下一半。 4.
燕子矶是长江边的一个著名景点,每当江潮涨满时就会发出巨大的声响;凤凰台则位于金陵城西,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柳树就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小秦筝:一种古代的弦乐器,形似琵琶,但比琵琶稍窄,声音更清脆。 南国:南方地区,这里指江南。 凉州:地名,在今天的甘肃一带。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词,作者通过描写燕子矶、凤凰台以及小秦筝等景物,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注释】 《点绛唇·天台》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作品。此词上片以桃林、芙蓉等为喻,描写了作者对天台山的向往;下片写重游天台时所见景色,表现了作者对人间世态炎凉的感慨。 绯:通“绯”,红色。 灵仙侣:仙人伴侣。 何物凡夫:那些平庸的人。 夸诩:自夸。 乱山无数:形容山峰重叠,连绵不断。 【赏析】 这首小令通过描绘一幅天台山春色图,表达了词人对于神仙生活的向往之情。 起拍二句,写天台山的美景。桃花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