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增祥
高阳台 · 题马湘兰画《天寒翠袖诗意图》,中有《酬孝升诸公催妆诗》一首。 湘兰年辈远在横波之前,不悉龚端毅获亲芳泽否也 楚畹霜红,湘天雨绿,画中初见娉婷。墨竹丛丛,鸥波无此风情。卖珠绿屩归何晚,傍修篁、钏重罗轻。两娥青。不是甄妃,定是湘灵。 秋娘染尽香螺黛,借浣花诗意,自写飘零。素手牵萝,朝朝翠袖寒生。催妆漫和横波婿,怕华年、不到崇祯。笑真真。万唤千呼,不下罗屏。 注释: 1. 高阳台:词牌名
诗句原文如下: 怅望雕轮,亲书凤纸。斑骓明下双僮侍。侬家瑶水一枝莲,羞同青翰舟中比。 朱鸟窗虚,红鸾扇倚。万重山隔婵娟子。吴淞一半化醇醪,情波醉得檀奴死。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第一段:“怅望雕轮,亲书凤纸。” 描述了作者在望着华丽的车辆和亲手书写凤形纸张的场景。 2. 第二段:“斑骓明下双僮侍” 描绘了一对仆人(双僮)在豪华车辆旁恭敬侍立的情景。 3. 第三段:“侬家瑶水一枝莲”
诗句 1. 沁园春·仲冬初四夜,小园梅始着花,雪月交映:这是词的开篇,描述了仲冬之夜,小园中的梅花刚刚绽放,与洁白的雪花和明亮的月光相互映照。 2. 晴雪在檐,寒梅始花:这里的“晴雪”指的是晴朗夜晚下的积雪,而“寒梅”则是指那些在寒冷中开放的梅花。 3. 新月媚之:新月似乎也对这美丽的景色感到陶醉。 4. 把雪为艳友,梅为香友,月为清友:作者将雪花、梅花和月亮分别比作三种不同类型的朋友
【注释】: 十二时秋夜有寄 荡帘波,药烟如水,秋在疏桐庭院。看络角银河斜转。露浥凉红微泫。细擘龙团,重温麝炷,刻漏刚三点。将宋玉一段秋悲,写入杏罗,分付妆楼新雁。天上星、六张五角,苦与身宫厮羼。 会短别长,除非梦里,得见桃花面。梦也无觅处,宵宵翠被不暖。这绮怀、消除无计,谱入红箫低按。北宋乐章,初唐宫怨。字字珍珠贯。待得伊到此,亲书素绡团扇。 【赏析】: 《十二时秋夜有寄》是一首词作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清照,她以花为题,抒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句释义: 1. 糁春衣,杨花万点,风光美初夏。断桥虹跨。刚众绿霏香,斜日西下。两人笠屐何潇洒。徐行当走马。 2. 更一望、锦楼珠箔,分明金碧画。当年绿衣五陵人,风尘四十载,不中描写。偏柳陌,蒙蒙翠,素衣全化。红楼上、美人笑指,淮海逐、东坡归去也。便剪韭鲙鱼相饷,全胜春雨夜。 译文: 1.
霜鹤惊寒,绿螭息驾,玉蟾渐转木末。裘帽萧闲,词人三四,一行秋雁斜掠。淡烟疏树,照空地虬龙欲活。尧章松浦,玉局临皋,有何分别。 译文: 霜鹤在寒冷的天气中受到惊吓,绿色的螭龙停止了驾车,月亮渐渐转到树枝的末端。诗人头戴皮帽子,悠闲地行走在秋天的景色中。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树木,让地面上的龙似乎活了过来。我想起了《尧典》中的松浦,以及古代帝王所居的玉座山,这些地方与我没有什么不同。 素娥终自多情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和赏析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回答。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①“踏莎行·代石甫寄琴客”是一首小令词,词牌名“踏莎行”。“代石甫寄琴客”即由自己代替石甫寄给那位琴客的词。词人用“代”字领起,将石甫与琴客的关系写得十分亲切而又有意味,同时点明全词要表达的感情,使读者产生一种期待之感。
诗句 - 青门:地名,位于长安城东面,是文人雅集之地。 - 呼酒金台:指饮酒作乐的场所,金台为美名之台,此处指豪饮之地。 - 少年轻侠:形容年轻的侠客们,意指那些英勇豪迈的年轻英雄。 - 青尊画烛:青色的酒杯和画着烛光的蜡烛,形容宴会上的奢华。 - 筝雁:古乐器名,筝与雁在音乐中常用来象征离别之情。 - 十七年来:指过去十七年的时间。 - 锦镳重入:华丽的马鞭再次归来,比喻旧友或故地重游。 -
买陂塘,冒巢民《菊饮诗卷》是南宋末年文人冒襄为他的裔孙鹤亭所作的题画诗。 第一句“恁风流、晚香身世”是说诗人自己。“恁”指你。“风流”指风度和才情。“晚香”指菊花。“身世”指人的一生。“南都遗老”指南宋的遗老。“遗老”指已故的老臣。“如在”指还在。这一句是写诗人自己的身世。 第二句“一篱水绘秋花影”是写诗人自己。“一篱”指一间矮墙。“水绘”即用水彩画。这一句是写诗人的居室环境
踏莎行 · 代石甫寄琴客 作者:佚名 卿是桃花,侬为锦浪。相逢相识春江上。生时长伴藕花居,死时也傍梅花葬。 万遍思量,千番惆怅。几时同梦流苏帐。愿将身作锦薰笼,玉人倚到纱窗亮。 注释:你如同美丽的桃花一样美丽,我如同华丽的锦浪一样华丽。我们相遇相识在春天的江河之上,一生常常与荷花相伴,死后也要与梅花相随。 我无数次地思考和感叹,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惆怅。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共同进入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