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同
【解析】 此诗写诗人送友人黄彦辉赴官长洲丞的感怀。首句“朝发京都城”,点明出发时间和地点;次句“暮上姑苏道”表明抵达目的地点;三四句写姑苏台上春草萋萋,芳草接长洲,繁华富庶;五六句写商船往来繁忙,高楼歌舞升平;七八句抒发自己的观点:此地民风崇尚华藻,而农民却因力农不如经商而贫困,这是多么令人痛心呵!末句以古喻今,告诫友人勿效蓝田生之远游。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每两句成一联,共六联。首联交代送别时间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理解诗歌的意思,把握其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即可。 (1) 本句的意思是:吴郎啊,你本是休阳人,可每次想到休阳的美景就心生欢喜。休阳是今安徽休宁县,位于黄山脚下,风光秀丽,素有“人间仙境”之称。“每念休阳乐”,每当想起休阳那如画的风景,心中便充满喜悦。这一句中,“休阳人”指的是吴彦才
【注释】 1. 洪毅夫:即洪湛,字毅夫,号松萝,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宋嘉定七年进士,官至太常博士、秘书郎,为医者之典范。有《松萝集》。 2. 云气横:指山峰上白云缭绕。 3. 落石渡口:地名,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的灵隐山下。此处是诗人送行的地方。 4. 舟人:在船头等待的船夫们。 5. 欲别未别难为情:想要离去却不忍离去的心情。 6. 千金秘传:指流传广泛的珍贵医术或药方。 7. 二竖
钱塘歌 钱塘江上龙光死,钱王宫阙今如此。 白发宫娃作远游,漠漠平沙千万里。 西北高楼白云齐,欲落未落日已低。 古人不见今人去,江水东流乌夜啼。 诗歌解析与赏析 1. 诗句释义与关键词注释 - 【钱塘江上龙光死,钱王宫阙今如此。】 - 钱塘歌中,汪元量通过“龙光死”这一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南宋王朝的灭亡和国运的衰微。这里的“龙光”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光辉和荣耀,而“死”则意味着这种荣光的终结
【注释】 题郑以仁府掾南山堂:题写郑以仁府掾南山堂的诗。郑以仁曾任府掾,是唐代诗人郑谷的朋友。郑谷《送郑以仁赴长沙幕》诗中有“为官虽小职犹荣”句。 南山堂:在长安城南。 谷口郑子真:指郑处晦。郑处晦(832—900),字子真,唐末诗人,曾隐居于谷口,故号谷口先生。 陶处士:即陶渊明。陶渊明曾隐居于南山脚下,后人称其为“山中宰相”。 彭泽归去来:指晋陶潜。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当政,弃官归隐
【注释】: 君醉乌程酒,我挽乌号弓。:君,指你;乌程,地名,在今浙江湖州市,产好酒;我,指你;乌号,古代的名弓。 饮酒非仪狄,挽弓非逢蒙。:仪狄,传说是夏朝人;逢蒙,春秋时人。 君不见陶令一醉北窗下,陶然直与羲皇同。:陶令,指东晋诗人陶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五柳先生”,他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归田,后来隐居在南山,躬耕自给,过着田园生活。 又不见鼎湖龙去不复返
程节妇 玉可裂,剑可折,贞妇之心不可夺。 山可摧,陵可隳,贞妇之操不可移。 荃兰松柏有至性,肯与百卉同衰盛。 唐虞三代尝比屋,共姜以来能几姓。 程家遗事得所闻,保幼植弱心尤勤。 慈孙孝子不忍说,咏歌尚托垂后人。 释义: 程节妇 玉可以分裂,剑可以折断,但贞妇的心志却无法被剥夺。 即使山可以崩塌,陵可以倒塌,贞妇的操守也不会轻易改变。 荃花、兰花、松树和柏树都具有极高的本性
黄山之峰三十六,采药行行遍山谷。 看云生黄山采药歌:描述诗人在黄山山脚下,为了寻找草药而四处行走的情景。 有时看云宿天都,千涧万壑云模糊。 北辰咫尺星匝地,当空皎皎秋蟾孤。 天鸡初鸣海光赤,下窥群动喧号呼。 白云掀浪接沧海,汹涌万里迎金乌。 此时看白云,便欲扶轮登天衢:形容诗人在观赏云雾时,仿佛想要乘风破浪,登上高山,直上青天。 沛然三日霖,一洗旱魃群生苏:描述连续三天的春雨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顽躯岂望风云会” - “顽躯”指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身体,“岂”表反问。这句话意味着,一个人坚定的意志并不期待能如云卷云舒般轻易变化,他的内心始终保持着坚定不移。 - 关键词注释: 顽躯, 风云会, 岂 2. “素志长怀铁石坚” - “素志”即始终如一的志向,“长怀”表示长久地怀念或保持,“铁石坚”形容意志像钢铁一样坚硬。这里描绘了诗人对自己坚定的信仰和决心的坚守。 -
注释: 古貌人:指古人的画像。 汉祖颜:指汉武帝刘彻,字明皇,汉景帝之孙。 全无变化似庸孱:完全看不出有什么变化,像普通人一样。 何如:如何,怎么样。 千载风云志:千年来风云变幻的志向。 俯首低回笔砚间:低头沉思,徘徊于书案之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通过对古人画像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首句“古貌人传汉祖颜”,描绘了一幅古人画像,其形象庄重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