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口郑子真,虽非陶处士。
彭泽归去来,未必不同志。
古人论心不论迹,今人论迹不论心。
曾子武城子思卫,出处一致非升沉。
筑堂悠然对平巘,碧云过雨南山远。
孰谓今人非古人,淋漓文字见题扁。
【注释】
题郑以仁府掾南山堂:题写郑以仁府掾南山堂的诗。郑以仁曾任府掾,是唐代诗人郑谷的朋友。郑谷《送郑以仁赴长沙幕》诗中有“为官虽小职犹荣”句。
南山堂:在长安城南。
谷口郑子真:指郑处晦。郑处晦(832—900),字子真,唐末诗人,曾隐居于谷口,故号谷口先生。
陶处士:即陶渊明。陶渊明曾隐居于南山脚下,后人称其为“山中宰相”。
彭泽归去来:指晋陶潜。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当政,弃官归隐,自称“彭泽归去来”。
心:思想、情操
迹:行为、事迹
升沉:升迁或降职
曾子武城子思卫:指孔子弟子曾参和子思。曾参是孔子弟子,子思是曾参的儿子,都以儒学著称。武城是地名,位于今山东境内。子思在卫国做官时,孔子曾称赞他为“吾宗子也”。
出处一致:进退一致。升沉:升迁与降职。
武城子思卫:指曾参和子思。曾参是孔子弟子,子思是曾参的儿子,都以儒学著称。武城是地名,位于今山东境内。子思在卫国做官时,孔子曾称赞他为“吾宗子也”。
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平巘:平坦的山岭。
碧云过雨南山远:形容山峦被云雾笼罩,显得遥远而神秘。
武城子思卫:指曾参和子思。曾参是孔子弟子,子思是曾参的儿子,都以儒学著称。武城是地名,位于今山东境内。子思在卫国做官时,孔子曾称赞他为“吾宗子也”。
【赏析】
这是一首题郑以仁府掾南山堂的七言绝句。郑以仁是唐代诗人郑谷的朋友,曾任府掾,后调任长沙幕僚。这首诗通过描写南山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才华的赞赏之情。
首联两句先从时间上作对比,郑以仁虽然不是陶渊明那样的隐者,但是有陶渊明那样的高尚品德。接着又从空间上作比,郑以仁像陶渊明一样远离官场,过着隐居的生活。这两句话把两人的品格和处境都作了比较,突出了郑以仁的高洁品质。
颔联两句是对前两句的具体解释。诗人指出古人论人只看其思想境界而不看其行为举止,而现代人则只看重人的行为举止而忽略了其思想境界。这两句话既肯定了古人的高明观点,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表明了自己主张思想境界与行为举止并重的观点。
颈联两句进一步发挥了前面的论述。诗人用曾参、子思和卫国的例子来说明古人的思想境界与行为举止是一致的,没有高低之分。这就强调了思想境界的重要性。
尾联两句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诗人认为郑以仁就像古代的贤臣那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和节操。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郑以仁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郑以仁的描写和议论,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才华的赞赏之情以及对其人品的高度评价。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坚持思想境界与行为举止并重的哲学观点,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